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有机麻山药病虫害怎么治 麻山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2017-03-21 01:23 作者:李先生  

  

  

  有机麻山药的病虫害归结起来就是4个病(炭疽病、疫病、褐斑病、线虫病)3个虫(盲蝽蟓、蝼蛄、蛴螬)。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有机麻山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有机麻山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炭疽病

  1.为害症状

  山药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及藤茎。叶片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以后扩大为褐色至黑褐色圆形至椭圆形或不定形的大斑,病斑中间为灰褐至灰白色,有轮纹,有黑色小粒点。茎部染病初生梭状不规则斑,中间灰白色、四周黑色,严重的上、下病斑融合成片,致全株变黑而干枯,病部长满黑色小粒点。该病为害部位多,可以侵染叶片、叶柄、茎蔓以及种薯,对产量的影响大,是麻山药的主要病害。具体表现如下:

  (1)侵染叶片。病斑增多和变大,逐渐连成一片,导致叶片枯黄、凋落,俗称“黄落”;(2)侵染叶柄。随着病斑的扩大,绕叶柄一周或2/3时导致叶子还绿色就凋落,俗称“青落”;(3)侵染茎蔓。病征和叶柄发病相同,病斑绕茎蔓一周时病斑上部枯死。(4)侵染种薯。山药出苗上半架时开始发病,初期地上部植株萎蔫,用手一拽,整株可以轻轻拔起,发现地下茎和种薯接合处开始腐烂,具典型炭疽病病征。

  2.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有性世代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6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不断扩大蔓延,一直延续到收获。气温25—30℃,相对湿度80%易发病。天气温暖多湿或雾大露重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或植地郁蔽、通风透光不良会使病害加重。病菌主要在病组织内越冬,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发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2)收获后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3)采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4)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松土排渍;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药剂防治:(1)选用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叶面喷雾,结合土壤灌溉冲施哈茨木霉菌叶部型预防;(2)发病后,12%松脂酸铜800倍叶面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喷2-3次。

  二、疫病

  1.为害症状

  麻山药疫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叶片感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开始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病斑,严重后被害组织逐渐变褐干枯;叶柄感病时,病斑从叶柄向叶片和茎部同时扩展,病部逐渐变褐;茎蔓发病,初期与叶片症状相似,后期表现为地面以上4-5公分处皮层变黑坏死,严重时全株死亡。多雨季节茎蔓基部积水是疫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实行轮作、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料和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3)注意观察,发现少量发病叶果,立即摘除深埋。

  药剂防治:防治期要抓住雨后预防,采用12%松脂酸铜800倍叶面喷雾,喷药时一定要秧和地面全部喷到,彻底杀源。

  三、褐斑病

  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生初期,叶面出现黄色或黄白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后蔓延扩大成为褐色的不规则形状,无轮纹。

  2.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半知菌亚门,薯蓣叶点霉。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顺在病残体上越冬,翠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侵染时主要借助风和雨水传播。发病条件是温暖多湿,特别是在生长期间遇风雨频繁或山药架内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空气湿度大,易发病。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选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地块种植。因地制宜设计畦向,注意密度不要过大,避免株行间郁蔽;(2)做好肥水管理,防止植株早衰;(3)阴雨天注意清沟排渍;(4)收获后及时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深翻土壤。

  药剂防治:选用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或12%松脂酸铜800倍叶面喷雾,以预防为主。

  四、线虫

  麻山药线虫主要有两种,一是根结线虫病,为害块茎和根,形成瘤状虫瘿(俗称水痘)。二是根腐线虫病,为害根,造成根变黑坏死,为害块茎形成黑色腐烂斑(俗称水疔)。两种线虫均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连作田发病重,均可种块带虫,进入无病田块。

  药剂防治:(1)淡紫拟青霉,播种后覆土前用2kg/亩,均匀撒于播种沟内,防治效果较好;(2)2.5亿孢子/克厚孢轮枝菌2kg/亩穴施;(3)100亿孢子/克坚强芽孢杆菌400-1200g/亩穴施。

  有机麻山药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盲蝽蟓

  为害嫩叶新尖,被害嫩叶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病”、“破天窗”严重的造成叶片穿孔破裂,新尖枯死。

  盲蝽蟓有机防治手段比较少,主要采用人工防治:冬季彻底杂草及病残体,以减少越冬卵量。

  药剂防治:(1)0.5%苦参碱600-800倍液喷雾;(2)0.3%印楝素600-800倍液喷雾;(3)2.5%鱼藤酮乳油600倍液喷雾。

  六、蝼蛄、蛴螬

  为害麻山药的种薯、幼茎以及根系。

  物理防治:黑光灯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1)沟施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粉剂,亩用量1kg;(2)或者使用绿僵菌制剂,亩用量2kg,能达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有机麻山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耕种帮),留言即回复您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花生蚜虫怎么治 花生蚜虫的防治方法 下一篇:怎么使用西红柿农药 西红柿农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