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是一种优良的食用笋竹种之一。笋具有味鲜美、脆嫩、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夏季雷竹正处新竹鞭粗壮生长,竹鞭芽眼在形成,栽后成活率100%,正处雷雨季节,所以提倡夏栽雷竹,应掌握好如下技术: 一、选择植地。要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山谷地或沙质地的向阳坡种植。按株行距3×3定植标准挖定植穴后再全垦,穴深50-60厘米、宽100厘米见方,以利于次年春季雷竹笋出土生长。 二、选好母竹。实践证明,选择母枝的特点:是当年春季长笋的为母竹,根茎4厘米以上为宜,但又选好健壮无病虫危害,这样栽种在夏季,即在次年春即出笋成竹。 三、保护竹鞭。竹鞭要细致保护,若损伤会直接影响成活率,同时竹鞭的芽眼就是翌年的萌笋。一般要求每株母竹带足宿土8-10公斤。搬运时要小心轻放,千万不要损伤竹鞭上的芽眼,最好包扎竹鞭保护宿土。为了减少竹鞭水分的消耗而提高出笋率,应据掉竹顶梢130厘米以上。 四、竹鞭走向。雷竹的枝下与竹鞭延伸的方向大致一样。在挖掘母竹时,可按其方向、离母竹20厘米处找鞭挖掘。挖到竹鞭后,再沿竹鞭伸长的方向由远及近逐渐挖,然后按来鞭留20-30厘米,去鞭留50-60厘米的长度用快刀利锄将根斩断。其原则是去鞭长笋成竹,但并小心地将母竹按原方向放入穴内。因雷竹有择向萌芽的特点,一定不要搞错了走向而影响出笋。 五、培土防渍。夏季栽雷竹暴风雨较多,所以在栽植时要培垫表土或新土,使根蔸部表土呈馒头状,可以防积水不引起雷竹腐根现象。 六、防止摇晃。夏季定植雷竹是台风季节,而对母竹摇晃。为防止摇晃要深栽母竹40厘米,又要加固压实。并对母竹植株设定支架绑桩,这样是良好防摇措施,可促使次年春季早出笋的生态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