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检植物名称:棉花报检受害类型:虫害检测认定:灰地种蝇中文名称:灰地种蝇中文别名:灰种蝇、灰地种蝇、种蝇、地蛆、种蛆、菜蛆、根蛆、瓜蛆拉丁学名:Deliaplatura(Meigen)纲:昆虫纲目:双翅目科:花蝇科主要天敌:地理分布:黑龙江、辽宁、新疆、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苏、上海、福建、台湾、四川、贵州、西藏、甘肃。主要寄主:幼虫可危害麦类、玉米、水稻、豆类、马铃薯、棉花、麻类、瓜类、白菜、萝卜、葱类、韭菜等多种作物。危害部位:种芽、种根、嫩茎传播方式:迁飞、扩散防治指标:不详检疫地位:国内检疫对象危害症状:棉花种蝇俗称根蛆,以幼虫在土内危害棉花、玉米、豆类、瓜类等作物的种芽和幼嫩根、茎或幼苗,造成缺苗。在蔬菜苗床或在大田作物播种前后施用未充分腐熟的粪肥,容易引起危害。形态特征:成虫:为灰色或灰黄色小蝇。雌虫体长5毫米左右,翅展11毫米,黑褐色,复眼暗紫色,两复眼距离较宽,约等于头宽的1/3。前翅基背刺毛极短。雄虫体较小,体长4毫米左右,暗褐色,两复眼几乎相接,胸背有三条黑色纵纹,腹背中央有一黑色纵纹,各腹节均具一黑色横纹。卵:长椭圆形,乳白色,长约L6毫米。幼虫体长8一10毫米,乳白色,略带黄色,头尖尾钝,似截断状。腹部有7对突起,第l对与第2对等高,第5对不分叉。围蛹:略呈圆筒形,4-5毫米,宽l,6毫米,黄褐色,两端稍呈黑色。,腹末7对突起可辨。老熟幼虫:7—8毫米长,黄白色,蛆形,腹末节有7对肉质状突起。生活习性:一年发生2-3代,南方以幼虫,北方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春后羽化,成虫飞到有机质较多的地里产卵。第一代幼虫发生期,正值花生播种阶段,食害种子。种蝇喜在比较阴湿地方有机肥及附近的土缝下产卵。因此,施未腐熟粪肥且暴露地面的地块产卵多,受害重。播种过早、地温低、种子出土慢或造成烂种,能招引种蝇产卵加重为害。卵幼虫和蛹均生活于土壤中,受土壤湿度彰响甚大,卵在干燥的土壤中,孵化率很低,当土壤含水量在35%时,孵化率可达85~100%,幼虫和蛹在潮湿的土壤中,有利其发育。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与气温关系密切,春季平均气温在17℃时约需42天,当气温在25”C以上时只需19天。种蝇是一种一年发生多代的害虫。以蛹、卵、幼虫在潮湿土中或粪肥内越冬,无滞育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后,即气温稳定在5℃时就能羽化,超过13℃可大量发生。羽化的成虫在寄主附近的土表或根部产卵,卵经过2-5d便孵化为幼虫并开始为害。幼虫群集性较强,有时被害株根茎部可聚集20多头幼虫,甚至1粒种子也可钻入根蛆6头,幼虫期20d左右。幼虫孵化后即钻入寄主的种子、嫩茎内,在受害不太严重时,被害表皮完好,仅留蛀孔。随着为害的加重,致使寄主因水分不足现而萎焉,以后根茎逐渐腐烂,造成植株枯死。幼虫为害植株时具有明显的钻蛀习性,为害多为种苗阶段,或钻蛀影响发芽,或蛀入幼苗顺茎向上钻蛀,造成幼苗枯死,苗死后转移他处继续危害。幼虫也具有腐食性。成虫嗅觉极灵敏。夜间潜伏,白天活动。以晴天中午前后(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活动最活跃,早晚及阴雨天活动减弱。在较阴凉的阴天或多风天气,大多数躲在土块缝隙或其它隐蔽场所。对未腐熟的粪肥、饼肥、蜜露、糖醋的发酵味、葱、蒜味有很强的趋性。雌成虫的寿命约为10-79d,雄成虫的寿命约为10-39d。成虫并不造成危害,但成虫喜欢腐烂发酸的环境。施用厩肥、人粪、豆饼等最易吸引成虫产卵。种蝇产卵于植株根部附近土表潮湿的地方或土缝中,也有产在靠近地面的叶上。每头雌成虫可产卵20-250粒,卵期2-4d。幼虫分三龄。一年中以春季的第一代幼虫发生数量最多,夏季最少,秋季有时也多,幼虫在15-25℃时历期为7-16d,在被害株附近入土约7.5mm处化蛹,蛹期20d。越冬蛹于翌年1月份开始羽化,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羽化较多,3月上旬始见幼虫为害,3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为害盛期,以后为害减轻。对于蔓性千斤拔而言,9-10月份是受其为害最重的时期。发生条件:肥料:种蝇为腐食性昆虫,成虫喜在未腐熟的粪肥、潮湿的土壤上产卵。幼虫也靠这些物质生活。因此田间施用未腐熟的肥料能吸引成虫产卵,也可能将肥料中的蝇卵或幼虫带入田间,使作物受害。所以施肥量大,且肥料未腐熟的园地往往发生重。有机肥多而短时间缺水的地块,发生较重,主要因为有机肥多而短时间内缺水,会使以有机肥为食的幼虫转向为害作物。湿度:种蝇发生与湿度关系密切,成虫、幼虫均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因此土壤一经耕翻或栽植等作业后,在这些新耕翻的土地上可招引成虫产卵,所以土壤潮湿有利于它的发生。但实际上往往在土壤干燥情况下为害加重,高燥地比低洼潮湿地受害重,其原因是由于土壤缺水,不利于它生活,而生长的植物含水量大,成为它们理想的食物,使之为害加重。若5月中、下旬降雨次数多,雨量大,温度低,则发生轻,反之则发生重。田间湿度大,利于卵孵化和幼虫成活,以土壤含水量3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60%最适宜。温度:种蝇发育适宜温度为15-25℃。种蝇完成一个世代在25℃以上时只要19d,17℃左右需42d,12-13℃时则需51.6d。种蝇对高温敏感,不耐高温,当气温超过35℃时,卵便大量死亡,幼虫不能存活,蛹不能羽化。所以夏季为害较轻。其它:沙土地、低洼潮湿、重茬等情况均有利于害虫发生。因刚翻耕过的潮湿土壤易招引成虫产卵。故此,翻耕潮湿的土壤时间若与成虫产卵期吻合,就会造成危害加重。还有种蝇对大葱烂母时产生的霉烂味道有强烈的趋性,也会加重种蝇的危害。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播种或移栽前及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2)提倡轮作,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3)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虫的重要措施。(4)大田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或移栽前撒施或沟施杀虫的药土,(5)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不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采取“测土配方”技术,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重施基肥、有机肥,培育壮苗,有利于减轻虫害。(6)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抗虫能力。(7)合理密植,及时剪除空枝、顶心、边心、老叶,拔除病株重度虫伤株,减少害虫产卵地方,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病株、残体集中烧毁,病穴施药。(8)严格检疫。二、化学防治:(1)拌种剂:50%辛硫磷乳油50—100倍液,再加入适量防病药剂拌种(2)喷施剂: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20%菊·马乳油3000倍液20%氟·杀乳油2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00倍液10%扫螨净2000倍喷雾70%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克乳油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1%金霸螨乳油2000倍液8%中保杀螨乳油2000倍液,或
9.8%螨即死乳油3000倍液25%洗螨脱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8%虫螨克乳剂4000—5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2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40%乐果乳油8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2.5%保得乳油1500—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2000—2500倍液90%万灵可溶性粉剂2000—3000倍液隔7天1次,连续喷2-3次,喷淋根部。如严重发生危害,可灌根。(3)药土:3%米乐尔颗粒剂2~5kg/亩+干细土20kg5%紫丹颗粒剂2kg/亩+干细土20kg10%克线丹颗粒剂4~5kg/亩+干细土20kg3%护地净颗粒剂3~4kg/亩+干细土20kg3%地下伏手颗粒剂3~4kg/亩+干细土20kg4%巴农颗粒剂0.8~1kg/亩+干细土20kg3%呋喃丹颗粒剂1.5kg/亩+干细土20kg90%晶体敌百虫1.5kg/亩+干细土20kg在种蝇严重发生地区,于大田直播或定植前穴施。也可于严重危害时,撒施于根基周围,然后浇水。
病虫害图片: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