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检植物名称:棉花
报检受害类型:虫害
检测认定:稀点雪灯蛾
中文名称:稀点雪灯蛾
中文别名:黄毛虫
拉丁学名:Spilosomaurticae(Esper)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灯蛾科
主要天敌:
地理分布:
主要寄主:番茄、茄子、辣椒等多种蔬菜,玉米、大豆、甘薯、薄荷、桃、桑叶、棉花、花生、小麦、谷子、瓜类等多种作物。
危害部位:叶片
传播因子:迁飞、迁移
防治指标:不详
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危害症状:
幼虫危害玉米、小麦、谷子、花生、棉花叶片,尤其危害套种的玉米苗,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和叶脉,3龄后蚕食叶片,5龄进入暴食期,可把叶片吃光。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仅留叶脉。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14.1~14.9毫米,翅展40~44毫米,体白色,下唇须上方黑色,下方白色;触角端部黑色,胸足有黑带,腿节上方黄色,腹部背面除基节、端节黄色外,腹面白色,腹背中央有黑点纹7个,侧面有5个黑点,个体差异比较大,前翅白色,内横线、外横线、亚缘线有或多或少的黑点,后翅无点纹。雄蛾外生殖器瓣基部内方具一几丁质小脊,瓣端部较星白雪灯蛾的短。
卵:淡黄色。
幼虫:黄褐色,4龄后变为暗褐色,末龄幼虫体长21.5~25.8毫米,全身披有长毛,刚毛暗灰色,胸部背面每节具8个毛瘤,腹部1、2节及7~9节每节具毛瘤14个,中央2个较小,气门明显。头部黑色,气门白色,
蛹:椭圆形,蛹长11.4~15.5毫米,黑褐色,节间黄色。表面粗糙,密生小点刻,化蛹时结一薄茧。
生活习性:
河北、山东一带年生3代,以蛹在土内越冬。4月中至5月上旬始见成虫,第一代幼虫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害,幼虫共6龄,第一代成虫于6月中旬始见,第二代幼虫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始发于8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生在8月中至9月中旬,9月中旬后化蛹越冬。成虫寿命3~14天,卵期3.5~4.1天,幼虫期2{7.7~31.4天,蛹期10.3~11.3天,一代历期48~52天左右。成虫羽化后第二天傍晚即开始交尾、产卵,卵喜产在叶背或茎部,多成块产下,少则6粒,多的可达160粒,每雌产卵150~750粒,成虫趋光性强,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白天喜欢栖息在植物丛中叶背面,晚上飞出活动,20~22时活跃,初孵幼虫只啃食叶肉,3龄后把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4~6龄进入暴食阶段,占总食量90%,食料缺乏时互相残杀;幼虫白天上午也栖息在叶背面或土块及枯枝落叶下,下午开始取食,傍晚最盛,20时后又开始减少,末龄幼虫爬至地头、路旁石块或枯枝杂草丛中吐丝结薄茧化蛹越冬。
发生规律:
连作地、田间几四周杂草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栽培过密,株行间通风透光差;施用的农家肥未充分腐熟;上年秋冬温暖、干旱、少雨雪,翌年高温、高湿、多雨气候,有利于虫害的发生与发展。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及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提倡轮作,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
(3)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虫的重要措施。
(4)大田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或移栽前撒施或沟施杀虫的药土,
(5)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不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采取“测土配方”技术,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重施基肥、有机肥,培育壮苗,有利于减轻虫害。
(6)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抗虫能力。
(7)合理密植,及时剪除空枝、顶心、边心、老叶,拔除病株重度虫伤株,减少害虫产卵地方,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病株、残体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二、物理防治:
(一)诱杀成虫:
(1)利用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叶上产卵习性,在麦田插谷草把或稻草把,667m260-100个,每5天更换新草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
(2)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三、生物防治:
100亿孢子/g杀螟杆菌粉剂400~600倍液
32000IU/mgBt.k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100亿个/g青虫菌粉剂500~1000倍液
四、化学防治:
(1)用糖醋盆诱杀成虫,压低虫口。
(2)喷施用药:
2.5%敌百虫粉1.5~2.5kg/亩
5%杀虫畏粉1.5~2.5kg/亩
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混配
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份+丁硫克百威1500~2000倍液1份混配
20%除虫脲胶悬剂1000~2000倍液
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
注意事项:根据预测预报,掌握在幼虫3龄前及时喷药。
本站声明:本检测仅供参考,不承担任何承诺与责任。如需确认,请与当地植保站联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