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07:07 作者:李先生
葡萄霜霉病对叶片、嫩梢等部位为害较大,受害后会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相连成为不规则形大斑;嫩梢受害后会出现病斑以及白色霉层,果实会变硬下陷。气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影响很大,该病多在秋季发生,是葡萄生长后期病害,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于发病。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33℃,适宜温度25℃,同时需要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5~27℃,适宜温度10~15℃,并要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12~30℃,适宜温度18~24℃,须有水滴存在。
冷凉潮湿、多雨、多露、雾的环境利于发病。地势低洼,土质黏重,雨后排水不畅,田间湿度大,发病重。水田改种的葡萄园,发病重。大量施用速效化肥,枝叶茂盛徒长,组织幼嫩,抗病力差,田间郁闭,小气候潮湿,利于发病。种植密度大,棚架过低,不重视夏季修剪,管理粗放,发病重。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2年。翌年春季萌发产生芽孢囊,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隙蔓延,并长出圆锥形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然后从气孔伸出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借风雨进行再侵染。病害的潜育期在感病品种上只有4~13天,抗病品种则需20天。秋末病菌在病组织中经藏卵器和雄精器配合,形成卵孢子越冬。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