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7 17:23 作者:李先生
甜瓜蔓枯病病菌以子囊壳、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引起定植的瓜苗发病。染病后释放出的分生孢子借浇水、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再侵染,5天平均温度高于14℃、棚内湿度高于65%,病害就可发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随病残体落在土壤中和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分生孢子借风雨、灌溉水传播,从气孔、水孔、伤口侵入,反复侵染蔓延。
七月中旬气温20~25℃,潜育期3~5天,病斑出现4~5天后,病部即见产生小黑粒点。分生孢子在株间传播距离6~8米。甜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一般薄皮脆瓜类属抗病体系,发病率低,耐病力强;厚皮甜瓜较感病。
发病与气候、品种、土壤、清园和田间管理有关。蔓枯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5~35℃,最适发病环境条件为温度20~30℃、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湿度对病害发生及流行的影响比温度大。在发病适温范围,遇阴雨天多、浇水量大、田间湿度大时,易造成病害流行。不同品种对蔓枯病的抗性差异很大。一般薄皮脆瓜类抗病性强,发病较轻;厚皮甜瓜抗病性弱,容易感病,发病较严重,特别是厚皮网纹系列品种感病明显。不同的土壤条件下该病的发生情况相差较大。黏质土壤含水量高,易板结,透气性差,发病重;砂壤土质疏松,通气性好,植株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田块发病更重。田间病残体清理不够充分,残留较多,瓜区连年种植造成壤中病原数量逐年累积,导致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密植田枝蔓重叠郁蔽或大水漫灌发病重;有机肥腐熟不充分、偏施氮肥、植株幼嫩易发病;植株徒长、田间郁闭、通风不良易发病;阴天潮湿时整枝、打杈造成伤口感染往往引起蔓枯病流行;在开花至果实膨大期发生,可引起植株早衰,影响甜瓜产量和品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