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25-08-29 08:11 作者:李先生
病原菌为粉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呈二叉状锐角分枝,一般分枝5-8次。孢子囊多为卵圆形至椭圆形、浅褐色,大小(13.8-32.7)微米×(10.4-22.3)微米。卵孢子淡黄色、圆形。主要危害菠菜等藜科蔬菜。病菌适宜在低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3-30℃;最适发病环境,日均温度为7-15℃,相对湿度85%以上。为害叶片,叶上产生黄白或青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淡黄色至黄褐色不规则形大病斑,最后从下部叶干枯。叶背病斑产生灰白色霉,后变紫灰色绒毛状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是本病特征。秋冬苗期发病,翌年春季发病重,菜株呈萎缩状,甚至全株枯死。菠菜霜霉病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发病盛期在3-5月及9-12月,春季一般发生较轻,秋季9-12月发生偏重。菠菜霜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菠菜叶面被病毒感染,因植株不旺盛或种植密度过大,潮气或播种过早而引起,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绝收。一旦发生霜霉病,病菌还可系统侵染,系统侵染的病株易呈萎缩状。病斑从植株下部向上扩展,干旱时病叶枯黄,湿度大时多腐烂,严重的整株叶片变黄枯死,有的菜株呈萎缩状。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