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25-08-29 07:27 作者:李先生
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适宜条件下,病菌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芹菜而发病。病株与健株接触、农事操作等也可传病。棚室高湿低温易发病。病菌借风雨传播,侵染生活力衰弱的老叶,带病的叶片与健壮叶、茎接触可使菌丝蔓延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芹菜连茬或与易发生菌核病的十字花科蔬菜连茬容易发病。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发病重。
病菌菌核在泥土中或混在种子中越冬,子囊孢子借风、雨水等传播侵染老叶,田间再侵染多通过菌丝进行。菌丝体的侵染和蔓延有两个途径:一是脱落的带病组织与叶片、茎秆接触,菌丝体蔓延其上;二是病叶与健叶、茎秆直接接触,病叶上的菌丝直接蔓延使其发病。芹菜菌核病寄主很多,菌核在泥土中一般可存活3年以上。菌核萌发适宜温度为5~20℃,15℃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致死温度为50℃,5分钟。
芹菜菌核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低温、潮湿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内越冬、越夏。条件适宜时病菌从植株衰老的组织侵入,并借助气流、病株和健株的接触,以及农事操作中的传带等进行田间的再侵染。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老叶或花瓣,田间再侵染多通过菌丝进行。菌丝可以通过病健组织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和蔓延。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