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25-08-24 02:14 作者:李先生
白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生稍隆起的白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疱斑,即孢子堆。病菌以菌丝体在留种株或病残组织中或以卵孢子随同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借雨水溅射到白菜下部叶片上,从气孔侵入,完成初侵染。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害蔓延扩大,后期病菌在病组织里产生卵孢子越冬。
孢子囊在0-25℃下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10℃左右。较低温和高湿有利于病菌萌发侵入,而温度较高、湿度高有利于病菌菌丝生长与病害发展。春季3-4月份时寒时暖,多阴雨天;秋季10-11月份雨水多,则病害发生较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施用过多,往往发病较重。
近年引种频繁,致使采种圃土壤中存在白锈病菌,小白菜采种株移入到温室中,开花后日平均温度在14~18℃,浇水后室内湿度加大,加之PVC材料外壁透光性差,造成室内环境潮湿,而白锈病菌在0~25℃均可萌发,因而引发该病发生。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