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5 06:03 作者:李先生
危害症状
其幼虫在树干或枝条表皮下取食危害,使树皮松驰、暴裂,严重者树表皮25%~ 50%面积会被啃光,影响树体营养输送,使根系发育不良,枯枝增加,树体衰退,产量下降,对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生活习性
在广西和广东一年发生1代,以高龄幼虫在寄主树皮越冬。每年的3月下旬至5月初陆续化蛹,4月中旬为化蛹的盛期,蛹历期13 ~ 20d,成虫出现于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危害高峰期为9 ~ 11月,此时正是幼虫的四至六龄,为幼虫的暴食期,12月幼虫进入高龄期,以老熟幼虫进行越冬,越冬场所是被害寄主的树皮下。
成虫多于白天上午羽化,当晚可行交尾,次日夜间产卵,成虫不活跃,多停留在寄主的枝干上,成虫寿命雄4 ~ 6d,雌4 ~ 10d,雌雄比例约2 ∶ 1。卵散产于树干或较粗大枝条的皮层缝隙间,单粒或几粒一堆,卵粒上常有少量的鳞毛覆盖,成虫连续产卵约3d,寿命5 ~ 7d。幼虫孵出后吐丝交织呈条状或斑块状的“网道”,并匿居其中取食、生长。低龄幼虫结成的网状块较小,近圆形,随虫龄的增大,食量加大,将红褐色粉末状粪便和屑末黏附在“网道”表面,“网道”随之加大加厚。在荔枝树干上危害,其“网道”可连成较大块的“网道”;在龙眼树干分杈处危害时,幼虫在龟裂缝中取食皮层,裂缝里排出褐红色颗粒状粪便。一般同一“网道”内有幼虫一至数头。幼虫历期很长,约300d以上。老熟幼虫在“网道”下吐丝结一梭形的茧后化蛹,预蛹历期4 ~ 5d。凡树龄大且较荫蔽的果园,此虫发生危害较普遍。该虫幼虫期的主要天敌有寄生蜂,属金小蜂科和姬小蜂科。
防止方法
1.农业防治
间伐或修剪,提高果园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可有效抑制荔枝干皮巢蛾的发生和危害;于4 ~ 5 月间用石灰浆涂刷树干和较粗大枝干,可防止成虫产卵;在幼虫发生初期,可用竹扫帚或钢刷扫刷树干上“网道”,以杀死幼虫。
2.生物防治
可用斯氏线虫A24品系,配制成1 000 ~ 2 000条/ml溶液,对树干进行喷雾。
3.药剂防治
在7 ~ 9月期间,用刀片或竹签把遮盖幼虫的碎物刮去,让幼虫暴露,然后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雾,或将48%毒死蜱乳油用柴油稀释100 ~ 200倍后直接喷树干的危害部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