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4 22:21 作者:李先生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频发、耕作制度和栽培模式变革、品种不合理布局、带病种子跨区调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油菜菌核病、根肿病的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经成为我国油菜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此外,病害的发生还严重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油菜种植效益、农民种植积极性等诸多方面。
由核盘菌侵染引起的菌核病是当前我国油菜生产上的首要病害,在我国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常年造成的菜籽产量损失在5%-30%,严重年份甚至达到50%以上。菌核病的发生还会导致成熟期油菜的倒伏,进而给机械收获增加了难度。对于该病的防治,由于缺乏有效的抗源,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病品种主要以避病和耐病为主,传统的化学防治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最理想的施药时间是在油菜盛花期,而此时油菜已经封行,喷药器械又主要为人工手动和小型机(电)动喷雾机,人工施药困难,再加上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不高,农村劳动力缺乏,从而导致了人工施药防治实际实施困难且防治比例小,很多地方应该防治而未防治,结果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现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荆州市农业科学院、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在国内率先研发并推广了以植保无人机喷药防治为核心的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由机械化芽前封闭除草技术、苗期“一调三抗”技术、花期“一促四防”技术、秸秆(菌核)快速腐解技术等组成,具有轻简化、机械化和集成化的特点,能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防治效果,是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油菜根肿病过去主要局限于西南油菜产区,然而近10年来,该病呈爆发式发生,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均逐年快速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长江流域和汉中地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并且每年还在快速地蔓延。据统计,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在20%~30%,重病田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更为严重的是,当前我国油菜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大多不抗根肿病,传统的防治技术主要有撒施生石灰、氰霜唑或氟啶胺灌根等,但操作起来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耗时费工,防治难度较大。由于缺乏经济可行的防控措施,很多地方发生该病后基本不会采取任何防治措施,进而许多传统的油菜种植区因该病的肆虐而导致油菜种植面积大幅下滑甚至消失。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宜昌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进行联合攻关,针对育苗移栽和直播的不同种植模式,以及病区农民的种植习惯和经济水平,研发出了相应的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该技术具有简单易行、防治效果好、防治成本低等一系列的优点,增产增效显著。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自2010年以来,依托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相继在长江流域20多个地市建立了10万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区,对以植保无人机喷药防治为核心的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进行了试验示范。目前,该技术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全国各油菜主产区也在大面积地示范和推广该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500万亩,较好地解决了油菜菌核病防治耗时费工的难题。
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也相继在湖北、安徽和四川病区示范推广多年,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使油菜增产50%以上,是一项根肿病严重病区突破性重大增产技术措施。
(三)提质增效情况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实施,可使产中管理的成本每亩控制100元以内,与传统相比降低2/3以上,菌核病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8%以上,农药减施20%以上,节水90%以上,挽回菜籽直接产量损失12%以上,亩综合效益增加200元以上;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的实施,可使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挽回菜籽直接产量损失50公斤以上,亩综合效益增加100元以上。
二、技术要点
1、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加强措施,生物和农业防治为辅。
选用抗病品种:在油菜菌核病重发区,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避)病品种,如秦优7号、秦优10号、中双9号、中油杂19、华油杂62等,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芽前封闭除草技术:在现有联合播种机上增加喷药装置或采用高效喷雾器械,在油菜播种后喷施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45-60毫升/亩)或其它封闭除草剂,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药膜以抑制杂草生长,预防苗期菌核病的发生。
苗期“一调三抗”技术:在油菜菌核病重发区,尤其是花前油菜菌核病发生较重的区域,采用植保无人机等高效喷雾器械在油菜苗期喷施碧护8000-10000倍液或阿泰灵1000倍液,调节油菜生长平衡,提高植株免疫力,增强油菜抗病、抗虫、抗逆能力,预防苗期菌核病的发生。
花期“一促四防”技术:在油菜盛花初期,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25%咪鲜胺(40-60毫升/亩)、硼肥、磷酸二氢钾等混合药剂,防治菌核病、防花而不实、防早衰(“老鼠尾巴”)、防高温逼熟,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
秸秆(菌核)快速腐解技术:在收割机上安装喷雾施药装置,对油菜秸杆喷施棘孢曲霉、盾壳霉等复合型生物菌剂,加速秸杆和菌核腐解,一方面减少田间菌源物数量,另一方面培肥地力,提高后茬作物产量。
2、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
根据栽培模式的不同,分为移栽田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和直播田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
无病苗移栽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①平整苗床,在苗床表面将可降解的蜂窝状纸质育苗筒(直径6厘米×高8厘米)展开,育苗筒内填80%无菌土,用无菌水淋透再播种,种子上覆盖一层无菌土,苗龄25~30天左右移栽大田。②移栽前亩施45%三元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移栽时每株油菜根部施3克左右石灰氮。③移栽密度每亩3000株左右。
在病害较轻和人工缺乏的地方,可以进行苗床土壤消毒育苗。先将苗床土壤整细、表面平整,用1500倍科佳喷雾均匀处理苗床土壤,用水量以表层15cm土壤充分湿润为宜,播种要稀,出苗后经常间苗,保证油菜苗叶片不重叠为宜。播种后30天左右进行移栽,移栽时淘汰根部被侵染的幼苗,移栽田亩施45%三元复合肥30公斤和10公斤石灰氮作底肥,移栽后用2000倍科佳液灌根。
直播油菜根肿病防治技术:①每亩用种量200克左右,15ml科佳和15mg胺鲜酯配100mL药液,将种子放在药液种拌种浸泡1-2小时,取出种子晾干播种。②将10斤石灰氮与45%三元复合肥30公斤混匀施到大田作底肥。③直播密度每亩2-2.5万株左右。
三、适宜区域
全国油菜菌核病、根肿病发病区。
四、注意事项
1、施用封闭除草剂时,应根据土壤墒情决定兑水量,推荐30-60公斤/亩。干旱不利于药效发挥,遇雨或田间有积水时容易发生药害。
2、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化学农药时,一般每亩药液用量500-1000ml,药液浓度较高,容易产生药害,因此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慎重。同时,植保无人机的雾滴粒径较小,为保证防治效果,建议向药液中添加喷雾助剂,以提高雾滴的高湿润性、抗挥发性、强渗透性、扩展性以及耐雨性等。
3、根肿病的防治重在预防,一旦作物遭到病菌侵染再用药毫无防治效果,因此在有根肿病发生的田块必须注重预防,提前施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