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4 21:33 作者:李先生
一是物理性污染 是指由物理性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物理性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农产品收获或加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慎在农产品中混入有毒有害杂质,导致农产品受到污染,比如在常规产品中混入转基因产品。物理性污染是可以通过规范操作加以预防的。
二是化学性污染 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化学合成物质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如使用禁用农药,过量、过频使用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等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污染。化学性污染可以通过标准化生产进行控制的。
三是生物性污染 是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因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如致病性细菌、病毒以及毒素污染等。今年亚洲地区流行的禽流感就是病毒引起的,还有水产品中的贝毒等。生物性危害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控制难度大,有些可以通过预防控制,而大多数则需要通过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四是本底性污染 是指农产品产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主要包括产地环境中水、土、气的污染,如灌溉水、土壤、大气中的重金属超标等。本底性污染治理难度最大,需要通过净化产地环境或调整种养品种等措施加以解决。
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要解决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欧、美、日、韩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是生物性污染。不同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消费水平,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和热点。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