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4 10:14 作者:李先生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植物病,叶片受害,初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状不一,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嫩梢、花序、幼果等幼嫩组织。
葡萄霜霉病-症状
叶片:受害后病部角型,淡黄至红褐色,限于叶脉。发病四五天后,病斑部位叶背面形成幼嫩密集白色似霜物,这是本病的特征,霜霉病因此而得名。病叶是果粒的主要侵染源。严重感染的病叶造成叶片脱落,从而降低果粒糖分的积累和越冬芽的抗寒力,从而影响来年产量。
新梢:上端肥厚、弯曲,由于形成孢子变白色,变褐色而枯死。
果粒:幼嫩的果粒感病后果色变灰,表面满布霜霉;较大的果粒感病后果粒保持坚硬,提前着色变红,霉层不太明显,成熟时变软,病粒脱落。
葡萄霜霉病-病原
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Plasmoparauiticola(Berk.dtCurtis)Berl.EtdeToni.侵染所致。该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暖冬地区,附着在芽上和挂在树上的叶片内的菌丝体也能越冬。其卵孢子随腐烂叶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翌年春天,气温达11℃时,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的绿色组织上,由气孔、水孔侵入,经7—12天的潜育期,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间生成,清晨有露水时进行侵染,没能侵染的孢子囊暴露在阳光下数小时即失去生活力。
葡萄霜霉病-发病规律
病原为葡萄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残留于土壤中越冬。次年在适宜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自叶背气孔侵入,进行初次侵染。经过7-12天的潜育期,在病部产生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为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4℃。秋季低温,多雨多露,易引起病害流行。果园地势低洼、架面通风不良树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2001年,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大发生,不少农产的葡萄园在果实尚未完全成熟时,成片葡萄园叶片受害脱落,减产严重,有的甚至。沈阳地区一般7-8月开始发病,9-10月为发病盛期。
葡萄霜霉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尽可能选用美洲种系列品种,因美洲种葡萄较欧亚种抗博?
2、越冬期防治:结合冬季修剪进行彻底的清园,剪除博?弱枝梢,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秋冬季深翻耕,并在植株和附近地面喷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杀源,减少次年的初侵染。
3、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通风透光好且有良好的排灌系统的地方建园。
合理施肥:施足底肥,追肥应施含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复合肥。及时绑蔓、修枝、病残叶及行间杂草,加强排水工作。
4、中药防治:预防:在花前8—10天和谢花后分别使用《霜贝尔》30ml兑水15kg进行喷雾。:《霜贝尔》50ml+《大蒜油》15-20ml,兑水15kg喷雾,5-7天1次,连用2次,情控制后,转为预防。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方案。
5、植株细致喷布3—50Be石硫合剂+100倍五氯酚钠药液,铲除设施内的病原菌。发芽后每10天左右细致喷布1次杀菌保护剂,或点燃发烟弹或熏蒸剂。具体用药可采用200—240倍少量式波尔多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或56%嘧菌酯百菌清、或绿乳铜等。以上药液应与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噁霜菌酯38%恶霜嘧铜菌酯、78%科博可湿性粉剂、浩瀚高科氟菌霜霉威、72.2%普力克、50%烯酰吗、72%霜露速净等药液交替使用;或与克露发烟弹、克霜灵发烟弹、百菌清烟熏剂等交替使用。注意药品使用时,不可用同一品种药品连续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为提高葡萄的抗逆性与防治效果、增加产量,喷洒非碱性农药时,可掺加果宝或1000倍旱涝保收。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