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枣烂果病是枣在采前、采后及贮藏期间常发生的现象,是由众多的病害引起的。其中主要是枣轮纹烂果病、枣软腐病、枣红粉病、枣曲霉病等。主要的是枣轮纹烂果病和枣软腐病。
枣树烂果病概述
枣烂果病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既浆烂型、黑疔型、褐皮型。主要治病菌为囊孢壳菌,黑疔型病果的主要致病菌为细链格孢菌,褐皮型病果的主要致病菌为毁灭茎点霉菌和细链格孢菌。
枣树烂果病症状
1、轮纹烂果病:主要发生在脆熟期,果实受害后,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先出现水渍状浅褐色小斑,而后迅速扩大为红棕色圆形斑,受害部位果肉变褐发软,有酒臭味,重者全果腐烂易脱落。病斑上有的具有深浅颜色交错的同心轮纹,导致大量枣果脱落,损失严重。
2、枣软腐病:主要发生在枣采收前后和贮藏期,造成枣果霉烂,不能食用,损失很大。果实受害后,果肉发软、变褐,有霉酸味。病果上先长出白色丝状物,而后在白色丝状物上长出许多小黑点。
枣树烂果病发病规律
烂果病多种病原菌可在枣树树体的多个部位及病残体和枣园周围的多种树体上越冬。其中主要致病菌囊孢壳菌7月上旬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盛期,晾晒存贮过程中继续发病。病害的发生与8月中、下旬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多、湿度大时易引起烂果病大流行。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