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西兰花立枯病发病因素

2017-02-23 13:29 作者:李先生  

西兰花立枯病又称黑根病,是西兰花的重要苗期病害。发病初期幼苗根茎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灰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西兰花立枯病病理症状

西兰花立枯病又称黑根病,是西兰花的重要苗期病害。发病初期幼苗根茎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灰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定植后一般停止扩展。但个别田仍继续死苗。此外,该病还可表现为猝倒状或叶球腐烂。

西兰花立枯病病理起源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AG2~1和AG—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门真菌。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及接触融合三种融合状态,我国已发现并建立了十多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4是引起黄瓜、冬瓜等立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的优势菌群,是个重要菌群。寄主广泛,引致多种作物病害。AG一4菌丝融合群的菌株根据菌核形态及去氧核糖核酸的氮盐基序列同源性又分为AG-4 HG—I、AG-4 HG-Ⅱ两亚群,前者在PDA培养基上形成菌核为暗褐色,后者有1/3~1/2形成灰色至白棕色菌核。 立枯丝核菌分为三大群,一群是多核的立枯丝核菌,具3个或以上的细胞核,菌丝较大型,直径约6~10微米,其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ls (Frank) Donk称瓜亡革菌。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3~5个小梗,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 7.5~12×4.5~5.5;微米,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在担子上形成2次担子。立枯丝核菌是由单一菌丝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是由紧密地和菌丝密集而形成菌丝结。菌丝融合群不同,在形态、病理、生理和生态方面也不完全相同。至于各融合群的致病特异性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明确。

西兰花立枯病传播途径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高40~42℃,低13~15℃,适宜 pH3~9.5。

西兰花立枯病发病条件

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病菌除为害冬瓜、节瓜外,还可侵染黄瓜、玉米、豆类、白菜、油菜、甘蓝等。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花椰菜性软腐病发病因素 下一篇:西兰花褐斑病发病因素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