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干腐病病菌以厚垣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地蛆、线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洋葱干腐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洋葱干腐病 .
.图册
英文名:OnionFusariumbasalrot
别名:枯萎病、茎腐病
病原中文名:洋葱尖镰孢洋葱专化型
病原拉丁学名:Fusariumoxysporumf.sp.cepae(Hanzawa)SnyderetHansen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洋葱
主要为害部位:全株
洋葱干腐病-为害症状
苗期、成株期、贮藏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下位叶黄化、萎蔫或弯曲,生育盛期洋葱鳞茎侧面呈软腐状F·B,后扩展到茎盘,严重的地上部全部萎蔫,茎盘变褐枯死。湿度大时鳞片间产生白色霉状物。干燥条件下,病组织变紫死亡或枯死。
洋葱干腐病-病原形态特征
Fusariumoxysporumf.sp.cepae(Hanzawa)SnyderetHansen称洋葱尖镰孢洋葱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褐色或紫色,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出棉絮状气生菌丝,产生桃红色或紫红色色素。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大型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易形成,镰刀形或纺锤形,多具隔膜3个,大小33~36×3.8~4微米,5个隔膜的44×3.9微米;小型分生孢子生在气生菌丝中,单胞无色,卵形或长椭圆形,数量多。在菌丝中间或顶端形成球状厚垣孢子串生,病菌生长温限4~35℃,发育适温25~28℃。与典型种区别在于只侵染洋葱,不与马铃薯上的菌系交互侵染。
洋葱干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厚垣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地蛆、线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施肥不当或氮肥过多、土壤过湿及洋葱生长后期遇高温多雨易发病,地蛆为害严重或大水漫灌、田间积水或低洼地块发病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