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霜霉病病斑叶两面生,病斑黄绿色或逐渐变为黄色,因受叶脉限制,由近圆形扩至多角形,直径3~12毫米。湿度大时叶背长出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严重的叶片干枯,影响产量和品质。
菌丝无色,不具隔膜,蔓延于细胞间,靠吸器伸入细胞里吸收水份和营养,吸器圆形至梨形或棍棒状。从菌丝上长出的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4根束生,无色,无分隔,主干基部稍膨大,作重复的两叉分枝,顶端2~5次分枝,全长154.5~515微米,主轴和分枝成锐角,顶端的小梗尖锐、弯曲,每端长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大小19.8~30.9×18~28微米,萌发时多从侧面产生芽管,不形成游动孢子。卵孢子球形,单胞,黄褐色,表面光滑,大小27.9~45.3微米,卵球直径12.4~27.5微米,胞壁厚,表面皱缩或光滑,抗逆性强,条件适宜时,可直接产生芽管进行侵染。为专性寄生菌。
芥菜霜霉病传播途径
病菌以孢子囊及游动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致该病周而复始,终年不断,不存在越冬问题。[1]
芥菜霜霉病发病条件
平均温度16℃左右,相对湿度高于70%,有连续5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1次或多于1次,有感病品种和菌源,该病即能迅速蔓延。发育阶段不同,对霜霉病抵抗力不同,苗期子叶感病,真叶较抗病,随着菜株加速生长,外叶开始衰老,进入感病阶段,因此本病多在生长中后期发生。此外,还与播期迟早、品种抗病程度、田间管理状况及软腐病、黑腐病等发生情况有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