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南瓜蔓枯病发生规律

2017-02-23 06:47 作者:李先生  

南瓜蔓枯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南瓜蔓枯病

英文名:Pumpkingummystemblight

病原中文名:瓜类黑腐小球壳菌

病原拉丁学名:Mycosphaerellamelonis(Passerini)ChiuetWalker

病原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南瓜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茎蔓和果实

南瓜蔓枯病为害症状

南瓜蔓枯病为害叶片、茎蔓和果实。叶片染病,病斑初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大小10~20毫米,其上微具轮纹。蔓枯病病斑椭圆形至长梭形,灰褐色,边缘褐色,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状胶质物,严重时形成蔓枯,致果实朽住不长。果实染病,轻则形成近圆形灰白色斑,大小5~10毫米,具褐色边缘,发病重的开始时形成不规则褪绿或黄色圆斑,后变灰色至褐色或黑色,病菌进入果皮引起干腐,一些腐生菌乘机侵入引致湿腐,为害整个果实。

南瓜蔓枯病病原特征

Mycosphaerellamelonis(Passerini)ChiuetWalker称瓜类黑腐小球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AscochytacucumisFautr.etRoum称瓜叶单隔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瓜类黑腐小球壳菌子实体生在叶表皮下,后半露,子座壁深褐色,子囊平行排列,具少量拟侧丝,子囊成熟后侧丝消失,子囊壳较薄膜质,大小64~176×64~160微米,具孔口,直径9.6~24微米;子囊倒棍棒状,无色,大小27.9~47.1×5.9~9.9微米;子囊孢子无色,双胞,两细胞常一大一小,分隔明显,大小5.5~12.5×2~5微米;分生孢子器生于叶面和茎蔓上,多聚生,初埋生,后大部分突破表皮外露,球形或扁球形,器壁浅褐色,膜质,顶部具乳头状突起,孔口明显;孢子器大小75~150微米,孔口直径15~42微米;器孢子无色透明,短圆形至圆柱形,两端较圆,正直,初单胞,后生1隔膜,隔膜处无缢缩或偶稍有缢缩,大小10~17.5×2.75~4.0微米。

南瓜蔓枯病传播发病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子囊壳随病残体或在种子上越冬,翌年,病菌可穿透表皮直接侵入幼苗,对老的组织或果实多由伤口侵入,在南瓜果实上也可由气孔侵入。适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温限为24~28℃,在此温度范围内孢子萌发率高,高于28℃发芽率明显下降,在8~24℃范围内,孢子萌发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24℃产孢量,低于8℃、高于32℃均不产孢。在8~24|℃范围内,随温度升高,产孢量增加,高于24℃,产孢量明显下降。pH6.2~8.4病菌生长,其中pH7.6。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南瓜黑斑病发生规律 下一篇:南瓜角斑病发生规律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