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黄瓜菌核病危害症状

2017-2-23 07:34|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43| 评论: 0

黄瓜菌核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茎秆、果实均可受害。果实染病后初为水浸状腐烂,表面长出白霉,以后长出黑色鼠粪状菌核。该病的发生与灰霉病类似,从老的花瓣、水分易积存的部位发生,花瓣落下附着的部分易发病,与灰霉病的区别在于有白色棉絮状霉和菌核。

黄瓜菌核病-简介

黄瓜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真菌核盘菌浸染所致。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余组织内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菌核一般可存活两年左右。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散放出的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浸染衰老叶片或未脱落的花瓣,穿过角质层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浸染。侵入后病菌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扩散和破坏邻近未被病原物浸染的组织,并通过病、健株间的接触,进行重复浸染。病叶与健叶或茎秆接触,带病花瓣落在健叶上,病菌就可以扩展而使健全的茎叶发病。

黄瓜菌核病-寄主

黄瓜菌核病寄主范围广,除危害黄瓜外,还可危害番茄、甜(辣)椒、茄子、豌豆、马铃薯、胡萝卜、芹菜及多种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发生在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保护地栽培的黄瓜上。

黄瓜菌核病-病因

病原属子囊菌核盘菌真菌。病原菌呈丝状,近无色,直角分枝,分枝处略缢缩,附近产生一个隔膜。菌核由菌丝扭集形成,初为白色,后表面变黑,(1.3~14)毫米×(1.2~5.5)毫米。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浅褐色子囊盘。子囊盘杯状或盘状,成熟后,变成暗红色,盘中产生许多子囊和侧丝。子囊无色,棍棒状,内生8个无色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细胞,大小为(10~15)微米×(5~10)微米。

黄瓜菌核病-流行情况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当温度为5~20℃和吸足水分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弹放出子囊孢子,经气流、浇水传播,引起植株发病。棚室内主要通过病组织上的菌丝与健株接触传播。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较广,不耐干燥,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发病。

黄瓜菌核病-危害症状

黄瓜菌核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果实,也能危害茎蔓和叶,在黄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茎染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茎基部和茎分杈处,发病初始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呈淡褐色,病茎软腐纵裂,病部以上茎蔓和叶凋萎枯死。湿度高时病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受害后茎秆内髓部受破坏,发病末期腐烂而中空,剥开可见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菌核鼠粪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早期白色,以后外部变为黑色,内部白色。果实染病,发病初始在幼果脐部呈水浸状腐烂,果表长白色棉絮状菌丝并形成黑色粒状菌核。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斑,扩大后呈灰褐色近圆形大斑,边缘不明显,病部软腐,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发病严重时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黄瓜黑斑病用什么药?
黄瓜菌核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茎秆、果实均可受害。果实染病后初为水浸状腐烂,表面长出白霉,以后长出黑色鼠粪状菌核。该病的发生与灰霉病类似,从老的花瓣、水分易积存的部位发生,花瓣落下附着的部分易发病,与灰霉病的区别在于有白色棉絮状霉和菌核。 黄瓜菌核病-简 ...
下一篇:黄瓜早衰症用什么药?
黄瓜菌核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茎秆、果实均可受害。果实染病后初为水浸状腐烂,表面长出白霉,以后长出黑色鼠粪状菌核。该病的发生与灰霉病类似,从老的花瓣、水分易积存的部位发生,花瓣落下附着的部分易发病,与灰霉病的区别在于有白色棉絮状霉和菌核。 黄瓜菌核病-简 ...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耕种帮种植网|茶叶知识|养鱼技术|肥料价格|农药价格|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4-26 21:23 , Processed in 1.2137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