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灰地种蝇为害症状:
幼虫蛀食萌动的种子或幼苗的地下部组织,引致腐烂死亡。
油菜灰地种蝇发生规律:
(1)世代。每年发生2-6代。
(2)越冬。北方以蛹在土中越冬,南方长江流域无明显越冬现象。
(3)种蝇在25℃以上条件下完成1代19天,春季均温17℃需时42天,秋季均温12-13℃则需51.6天,产卵前期初夏30-40天,晚秋40-60天,35℃以上70%卵不能孵化,幼虫、蛹死亡,故夏季种蝇少见。
油菜灰地种蝇形态特征:
(1)成虫。雄蝇暗黄色至暗褐色,两复眼几乎相连。胸部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前翅基背鬃长度不及盾间沟后的背中鬃之半。腹部背面中央具黑纵纹1条,各腹节间有1黑色横纹。雌蝇灰色或灰黄色,两复眼间距为头宽1/3。腹背中央纵纹不明显。
(2)卵。乳白色,长椭圆形,表面具网纹。
(3)幼虫。,乳白色略带浅黄色,头退化,仅有1个黑色口钩。整个体形前端细后端粗。
(4)蛹。长椭圆形,红褐色或黄褐色,腹末具7对突起。
油菜灰地种蝇生活习性:
成虫以晴天中午前后活跃,对未腐熟的粪肥及发酵饼肥有很强的趋性。幼虫多在表土下或幼茎内活动。
油菜灰地种蝇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要做到均匀、深施,防止成虫产卵。
(2)药剂防治。成虫产卵高峰及地蛆孵化盛期及时防治。通常采用诱测成虫法预测产卵高峰期。诱剂配方:糖1份、醋1份、水2.5份,加少量敌百虫拌匀。诱蝇器用大碗,先放少量锯末,然后倒入诱剂加盖,每天在成蝇活动时开盖,及时检查诱杀数量,并注意添补诱杀剂,当诱器内数量突增或雌雄比近1:1时,即为成虫盛发期立即喷洒21%灭杀毙乳油5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2000倍液,或10%溴马乳油2000倍液。隔7天1次,连续2-3次。当地蛆已钻入树苗根部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部液灌根。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