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花生焦斑病

2017-02-21 06:20 作者:李先生  

花生焦斑病又称花生早斑病、叶焦病、枯斑病,经常与叶斑病共同发生,使花生叶产生斑点,严重者使整个叶片枯死。

花生焦斑病症状

花生焦斑病又称花生早斑病、叶焦病、枯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发病,病斑楔形或半圆形,由黄变褐,边缘深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后变灰褐、枯死破裂,状如焦灼,上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子囊壳。叶片中部病斑初与黑斑病、褐斑病相似,后扩大成近圆形褐斑。该病常与叶斑病混生,有明显胡麻斑状。在焦斑病病斑内有黑斑病或褐斑病或褐斑病、锈病斑点。茎及叶柄染病,病斑呈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渍状,上生病菌的子囊壳。急性发作可造成整叶黑褐色枯死。

花生焦斑病病原

Leptosphaerulinacrassiasca(Sechet)Jackson&Bell.称落花生小光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散生在寄主表皮内,后露出,褐色,近球形,壁厚,孔口有短乳状突起。子囊初无色透明,近卵圆形,成熟时黄褐色,大小56-87013328-35(μm),内生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椭圆形,浅褐色,具1-2个纵隔和3-4个横隔,隔膜处缢缩,大小22-37×10-16(μm)。

花生焦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子囊壳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遇适宜条件释放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寄主。病斑上产生新的子囊壳,放出子囊孢子进行再侵染。该菌生长温限8-35℃,适28℃,高温高湿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田间湿度大、土壤贫瘠、偏施氮肥发病重。黑斑病、锈病等发生重,焦斑病发生也重。太平红、合浦751、粤油551发病重。

花生焦斑病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当增施草木灰。

(3)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播种密度不宜过大。

(4)药剂防治参见花生叶斑病。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花生白绢病 下一篇:花生根腐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