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大麦斑点病

2017-02-20 04:52 作者:李先生  

大麦斑点病又称根腐病或黑点病。东北、华北、西北、浙江均有发生。各生育期不同部位均可发病,病菌主要为害大麦、小麦、燕麦及其他禾本科杂草。

大麦斑点病症

状幼苗出土后,幼叶、叶鞘近地面处产生褐色病斑,渐向茎基部及茎部扩展,引致根及茎基腐烂,病苗矮小、分蘖增多。叶片染病形成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中部呈深褐色,边缘不规则,色浅,故称斑点病。叶鞘染病病斑较大,长形,灰色,其中杂有褐色斑点,边缘不明显。穗部染病几个小穗梗和颖片呈褐色。

病原Cochliobolussativus(ItoetKurib.)Drechsl.称禾旋孢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该菌为异宗配合种,雌雄同株。自交不孕。该菌在麦秆浸汁琼脂培养基上,pH6-65,以透析袋为培养物,24℃培养7天,移至20℃培养14天可形成子囊座。无性态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丛生,从寄主表皮间生出,褐色,具隔膜。分生孢子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一般为圆筒形,直或弯曲,两端略细,褐色,大小60-120×150-30(μm),具隔膜3-10个。该菌有生理分化现象。有的生理小种对幼苗为害严重,有的为害大麦成株。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或病残组织内越冬或越夏,也可以分生孢子粘附在以上部位越冬。种子成为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带菌率很高,其内菌丝能直接为害幼苗。病菌从幼苗芽鞘侵入,然后蔓延到幼叶及根冠。机械伤、虫伤利于病菌侵入。当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使成株叶、茎及穗发病。品种抗病性有差异,连作、遭受冻害易诱发该病。土壤瘠薄、施肥不足、麦株生长不良发病重。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小麦糜疯病 下一篇:麦茎谷峨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