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稻飞虱

2017-02-20 02:50 作者:李先生  

稻飞虱分为褐飞虱、灰飞虱、白背粉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分布地区较广,稻飞虱成虫和若虫常常聚集在水稻下部刺吸汁液。那么稻飞虱危害有哪些?稻飞虱该怎么治?稻飞虱防治方法有哪些?防治稻飞虱用什么药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稻飞虱为害特点

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严重时颗粒无收。

稻飞虱形态特征

褐飞虱:成虫有长、短两种翅型。长翅型体长3.6一4.8mm,前翅端部超过腹末;短翅型雌虫体长4mm,雄虫约2.5mm,前翅端部不超过腹末;体色分为深色型和浅色型;前者头与前胸背板、中胸背板均为褐色或黑褐色;后者全体黄褐色,仅胸部腹面和腹部背面较暗。

稻飞虱发生规律

褐飞虱:海南一年发生12-13代,世代重叠常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广东、广西、福建南部1年发生8一9代,3一5月迁入;贵州南部6一7代,4一6月迁入;赣江中下游、贵州、福建中北部、浙江南部5一6代,5一6月迁入;江西北部、湖北、湖南、浙江、四川东南部、江苏、安徽南部4一5代,6一7月上中旬迁入;苏北、皖北、鲁南2一3代,7一8月迁入;我国广大稻区主要虫源随每年春、夏暖湿气流由南向北迁入和推进,每年约有5次大的迁飞,秋季则由北向南回迁。短翅型成虫属居留型,长翅型为迁移型。

稻飞虱防治方法

充分利用农业增产措施和自然因子的控害作用,创造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天敌繁殖和水稻增产的生态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虫情,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

实施连片种植,合理布局,防止褐飞虱迂回转移为害。科学管理肥水,做到排灌自如,防止田间长期积水,浅水勤灌,适时搁田;合理用肥,防止田间封行过早、稻苗徒长荫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降低湿度,创造促进水稻生长而不利于褐飞虱孳生的田间小气候,是控制褐飞虱为害的重要环节。

稻飞虱危害、形态特征、防治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飞虱在水稻营养的分蘖期和孕穗期生存,所以抓住分蘖期和孕穗期做好飞虱压前控后是飞虱防治的关键。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水稻稻绿蝽 下一篇:稻水象甲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