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豆科植物内蒙黄芪,多年生草本。
一、生物学特征
1、植物生态株高深40-80㎝。根圆柱形,极少分枝。茎直立,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淡黄色。荚果膜质,半卵圆形,被黑色短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2、生长习性喜寒凉干燥的气候,耐旱,耐寒,怕高温,忌涝。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佳,黏重板结、瘠薄和低洼易积水地不宜栽培。忌连作。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渗水力强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每666.7米2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饼肥200克,翻耕30--50㎝,耙细整平,作宽120㎝高畦,畦面呈上拱形。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2年生黄芪才开始结籽,当秋季果荚下垂黄熟、种子变褐色时立即采收,将苹果采下,晒干脱粒,除净杂质,选籽粒饱满有褐色光泽的种子,放于干燥处贮藏。黄芪种子硬实,吸水力差,播后不易发芽,播前需用40--50℃温水浸泡8--12小时,将种子捞出,用细沙拌匀摩擦,使种子发亮或擦破种皮,或将种子装入布袋内堆闷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春播、秋播均可,春播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秋播在11月中旬。在畦面按行距30--40㎝开沟条播,沟深3--4㎝,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细土2㎝,淋水或盖草,保持土壤湿润。春播适宜温度时9--12天发芽,秋播次年春出苗。每666.7米2用种量1.5--2千克。
3、田间管理
(1)间苗苗高5--6㎝时间苗;苗高15㎝时,按株距10--13㎝定苗。
(2)中耕除草苗高5㎝左右时,结合间苗及时中耕除草1次,第二、三次分别在苗高8-9㎝和定苗时进行,第二年以后每年4、6、9月各除草1次。
(3)追肥1年采收的,在5--6月每666.7米2施尿素10--15千克,7月每666.7米2施厩肥2000千克,饼肥1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2--3年采收,从第二年起,在每年早春或冬季枯苗后,每666.7米2沟施堆肥或圈肥2000--250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
(4)排、灌水苗期需常灌水,促使齐苗;雨季要及时排水,以免烂根。
(5)打顶在7月底前打顶,可控制株高,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和紫纹羽病(烂根病)。白粉病发病后,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绒状霉斑,似白粉状,随后蔓延至叶片,严重时使叶片和荚果变褐或逐渐干枯死亡。紫纹羽病先由须根发病,而后逐渐向主根蔓延,白色线状菌索缠绕根上,后期菌索变为紫褐色,并使根部腐烂。
防治方法:白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25%粉锈宁、70%甲基托布津、77%可杀得等;紫纹羽病防治参考白芷部分。
(2)虫害主要有豆荚螟(食心虫)、蛀牙、拟地甲和广肩小蜂。豆荚螟以幼虫蛀入荚内咬食种子;蚜虫主要为害幼嫩部分;拟地甲为害幼苗;广肩小蜂以幼虫为害嫩籽。
防治方法:在花后及时喷辛硫酸或水氨硫磷,或乐果等防治豆荚螟和广肩小蜂;蚜虫及拟地甲发生期可选用吡虫啉、阿维菌素、抗蚜威等。
三、采收加工
1、采收播种后1--4年均可收获,以2--3年生采挖质量最好。生长年限过长,容易产生黑心或严重木质化。在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解冻前均可采挖,挖时宜深刨,应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伤外皮和断根。
2、加工采收后抖净泥沙,趁鲜切去芦头,去掉须根,置阳光下曝晒至半干,将根理顺直,捆成小把,再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以根条粗长、皱纹少、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甘者为佳。
四、推广面积及分布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脓、敛疮生肌之功能,由于近几年,市场需求量大,产品价高畅销,巴盟黄芪推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截止二oo三年,全盟推广种植黄芪0.067万h㎡,总产量0.7万吨,品种是北芪,主要分布于乌拉特前旗朝阳镇、明安乡。
效益分析
按二oo三年不变价计算种植黄芪经济效益较高,每666.7米2可产黄芪700公斤,每㎏市场价2.8元,666.7米2可收入1960元,每,666.7米2扣除化肥、水费、农药、种子等一切费用600元,年平均每666.7米2可获纯收入680元。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