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小麦增产技术推广项目自1999年被巴盟公署列为全盟农业产业化“十项工程”项目之首以来,在盟委和行署及巴盟农业局的领导下,以恒丰食品集团为龙头,以巴盟农研所、畜研所为技术依托单位,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以乡村社农户落实生产,建成了年推广面积5万亩的富硒小麦生产基地,年生产加工富硒小麦750万公斤,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在富硒小麦产业化推进实现了几大突破:
一、增硒效果明显,实现由药补到食补的飞跃。
经过恒丰集团公司两年实践证明,生产的绿色富硒面粉的有机硒含量稳定在0.16mg/kg左右,高于普通小麦面粉含硒量0.03mg/kg的5倍多。按照国际标准人体每日至少需摄入硒0.06mg计算(至多日摄入量为0.5-0.8mg),每日单纯食用0.4kg富硒面粉即可满足硒的摄取量,使人体所必需的硒元素的补充由保健品或药物类补充改变为日常主食补充,在人体微量元素补给上是一大飞跃。富硒面粉及其制品,是采用“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技术”生产的河套优质富硒小麦为原料生产,利用“补调结合”原理,根据生物“食物链”的发展顺序,采用“食物链头”(小麦)增硒的措施,使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不仅更易于人体吸收,而且通过人的长期食用,达到均衡增加人体硒含量,调节人体硒代谢,实现以食补代替药补,达到安全长期补硒的目的,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随着农作物富硒增产技术在巴盟地区应用开发和龙头企业开发出了“河套牌”富硒雪花粉及富硒食品系列。
二、增硒增产同步,农民增产又增收。
1999年收回富硒小麦630万公斤,经对1000份试样分析,富硒小麦平均硒含量为0.15mg/kg,比对照硒含量提高3倍,生产性能测定取样100组,平均增产10%,容重提高10%。2000年——2002年富硒增产技术项目,收回富硒小麦300万公斤——500万公斤,经对千余份样品化验,平均含硒量达到0.325mg/kg,增产幅度10.2%。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增产硒增产效果显著。
1999年恒丰食品集团公司实行优质优价收购,达到富硒标准的小麦每公斤在市场价基础上加价0.1元,2000年——2002恒丰回收富硒小麦每公斤加价0.04元——0.08元。1999年以来累计推广种植富硒小麦15万亩以上,年生产富硒小麦4770万公斤,农民新增收入566.4万元。
三、推广手段先进,组织措施到位,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保障。
在富硒小麦产业化组织落实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以保障
1.按照“龙头带基地企业连农户科技为依托”的组织形式,采用“企业+科研+农户”的三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合作发展为基础,以利益均沾为纽带,以科研技术为支持。围绕富硒小麦生产基地的建设和推广增产富硒技术及优质小麦新品种为中心,根据产业化的需求,搞好全程技术服务。
2.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行优质优价、合同收购。
实行订单种植,合同收购,优质优价是企业建设和稳定原料生产基地的重要措施。针对往年由乡镇代表农户签定种植合同行政实施不力的弊端,今年由企业和技术部门抽调专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地相关村社,直接与农民见面,就绿色富硒小麦种植技术支持、收购方法、优惠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与种植农户深入交换意见,直接与村社农户签定了富硒小麦种植合同11份。
3.加大项目的投资力度,保障和推进产业化的顺利实施。
今年在富硒小麦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由于受黄河水情和全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全盟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为了保证基地种植面积和富硒小麦产业化的顺利实施,龙头企业斥资60多万元打井60多眼支持基地建设,保证了基地用水,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为稳定基地种植面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在原料收购方面,企业以每斤小麦高于市场0.02元的价格进行回收,体现优质优价,调动了农民种植富硒小麦的积极性。
在优质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方面,巴盟农业局投资10余万元,无偿为种植农户提供了12万斤优质小麦新品种,恒丰企业以每斤优质麦高于市场0.06—0.08元的价格回收用于加价的投入近10余万元,所有这些举措有力地支持了产业化项目的顺利实施。
4.加大项目宣传力度,狠抓科技培训
为了增强基地种植农户对项目技术的认识,技术部门和企业的相关人员,一方面配合种植订单的签定,深入村社农户对项目实施的意义和技术要点进行了细致的宣传服务,让种植户明白为什么做,怎么做。小麦播种前共开展了以村社为单位的小规模的科技培训8次,直接培训种植农户500余人;另一方面利用各乡镇开展的科技培训和商贸洽谈等机会进行了5次乡级科技宣讲培训,直接培训村社干部和种植农户近千人,收到了良好的宣传培训效果。
5.围绕富硒小麦产业化的技术需要,做好各环节的全程技术服务,为富硒小麦产业化的推进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在富硒小麦产业化技术服务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第一在项目实施前配合企业落实基地签定了种植(农户)、技术、购销(企业)三方合同,明确了产业化全程服务的内容。第二为优质小麦新品种示范项目调进运送种子12万余斤;为富硒小麦生产基地提供“富硒增产素”11吨,按照企业所列计划,全部及时足量运送各基地。第三印发优质小麦栽培技术材料3000余份,随种发放到各种植农户手中,编制印发“小麦富硒增产技术操作规程1.5万册,随“富硒增产素”发放到农民手中。除此之外,在富硒小麦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技术人员和企业相关人员经常深入基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亲临现场指导督查技术实施,特别在喷硒等关键时刻,巴盟农研所成果推广科的全体人员克服“非典”带来的交通不便、食宿困难等诸多不利条件,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技术服务到位和技术实施效果。
四、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富硒增产素”将富硒技术和增产技术融为一体,并可结合麦田化学除草和防虫田间作业,在不增加农民劳动强度和田间作业次数的前提下,实现一次作业达到除草、增硒、防虫、增产的多种目的,简化了技术过程,便于操作。富硒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如下:
1、选种:
①选用高产、抗病、抗倒、品质好的小麦良种巴优1号、内麦17号。
②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一级良种的标准(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5%以上)
2、选地及整地
①选择肥力中上等,地力产量在300公斤以上的土地。
②秋耕18—24厘米,每隔三年深耕一次的土地。
③适时适量进行秋浇,到封冻前耙磨,三九磙地,耕作层保持3—5厘米干土层。
④地块2亩以下,播种前精细整地,达到平整细碎松软,墒情一致。
3、基肥和种肥
①结合秋翻,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和碳铵50公斤。
②亩施磷二铵15—20公斤作种肥,由分层播种机随机播入。
4、播种
①按基本苗45万/亩的要求和种子千粒确定播种量。
②播前进行种子粒选和发芽试验,晒种1—2天。
③用“富硒增产素”拌种时,取“富硒增产素”250克用水稀释,拌一亩种子,拌匀放一小时后播种(如进行喷施可不拌种)。
④在整好地的前提下,顶凌早播,3月底前播完。
⑤选用种肥分层播种机播种,行距10—15厘米,做到浓度适宜,下籽均匀,覆土一致。
5、田间管理
①麦苗出齐后,墒干时滚青,保墒壮苗。
②5月上旬,3—4叶期浇好头水,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20公斤或碳铵50公斤,最好尿素10公斤碳铵20公斤混合使用。
③5月下旬,六叶展开,七叶露尖,浇二水。
④头水后,二水前拔节期,结合喷施除草剂,喷施“富硒增产素”,每亩用250克“富硒增产素”加水30公斤均匀喷洒。
⑤孕穗期第二次喷施“富硒增产素”。每亩用250克“富硒增产素”加水45公斤均匀喷洒。
⑥抽穗期和灌浆期浇三水和四水,第四水看地干湿,根据土壤墒情,在无风天进行,防止倒伏。喷施“富硒增产素”时,要避开阴天。喷施时间为:上午9—10点,下午4点以后。喷施后24小时内如遇雨天,需补喷。
⑦及时拔除大草和去杂去劣,促进小麦生长。若未进行第二次喷施结合灭蚜补喷“富硒增产素”。
6、收获、仓储植株茎节处微带淡黄色,麦粒呈现品种特色时,适时抢收,单打,并取样化验、收购、单独储存待加工。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