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9 09:15 作者:李先生
今年东北天气以多雨为主,部分地区水稻出现死苗、僵苗现象。究其根本,有如下6种可能:
1、育苗问题
前期育苗时,因为播种量太大所以导致秧苗素质差且弱,抗逆能力低。所谓“先天不足”秧苗插后快速返青当然很难做到。
2、栽插不合时宜
水稻适时晚栽是水稻秧苗能够顺利返青的关键。插秧过早,苗尚未强壮就早早插到地里,成活率明显降低,大缓苗甚至死苗几率加大。
3、栽插过深
秧苗栽插过深,恰遇插后低温,苗根部层面温度更低,弱苗根系活力差,地温持续低于11度超过24小时,秧苗变成僵苗,根系逐渐坏死,致使死苗现象发生。所以,我们要提高插秧质量,机插秧一般在3叶1心期、株高15厘米时栽插,要求田面平整、基肥充足、耕层适中,不可打浆过细,避免稀泥不沉淀形成酱缸坑,粗略平整田面再进行机插。在保证秧苗直立的前提下,适当浅插,一般深度不超过3厘米。尤其土地不通透情况下,地温更低,不利于根系发育生长。
4、插后缺水
水稻插秧后可保证一定深水的水,用以护秧苗。
5、土壤还原条件下的厌氧反应
水稻机插后打浆过度的水稻田呈烂泥状态,稻田不通气,在土壤还原条件强烈时,SO42-还原为S2-,形成硫化氢,对水稻根系和地上部产生毒害作用。栽插后秧苗随泥浆下沉,形成深栽而僵苗。再有,缺素型土壤中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或土壤环境差,影响稻苗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迟迟不发而形成僵苗。常见的有缺磷僵苗、缺锌僵苗、缺钾僵苗等。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渗水性差的低洼稻田和冷侵烂泥田,以及低温寡照的荫蔽稻田,也易形成僵苗。
6、虫害药害
危害水稻秧苗为严重的虫害是稻摇蚊,如果不及早预防后果极其严重。我们建议大家在水稻插秧后用淡紫紫孢菌预防水稻虫害,如果发现水浑浊时及时查看虫情,用苦皮藤素治理,同时,除草剂使用不当,药害的发生也为秧苗大缓苗雪上添霜。
预防死苗和僵苗的方法
1、一定是育好苗、壮苗
2、适时插秧,保证深度
3、水分控制好
科学管水,机插后深水灌溉护秧苗,促进秧苗迅速长出新根。有的田块高低不平,低处深水,高处缺水干苗,应从护理大多数稻苗出发,管好水层,促平衡生长。
4、机械打浆后注意观察,避免厌氧时间过长及缺素情况发生,适时补充磷、锌、钾肥等
对缺素型僵苗,应有针对性的对症补施肥料。如缺磷稻苗叶片细嫩,叶鞘较长,叶片相对较短,叶色暗绿或灰绿等;缺钾时秧苗返青后生长缓慢,稻苗变矮,叶幅变窄,从老叶开始出现赤褐色斑点;缺锌时基部叶片叶尖干枯,叶片中部出现棕色或赤褐色绣斑,出叶速度减缓新出叶细窄,稻苗明显变矮等。可对症施用相应肥料,缓解缺素症状。
5、水稻一旦出现僵苗一定要坚持浅水勤灌、遇到阴雨低温天气,晚上灌水护苗。做好科学管水,以提高这些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尽快促进营养失衡的转化。促进根部发育,缓解僵苗情况,减少死苗数量。
总而言之,要想苗好、苗壮、返青、分蘖、灌浆等都顺利,得到高产,保根工作一定要做好。
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是依靠根系吸收的。从土壤中吸收水肥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三条:
一是须根的长短和数量;
二是每一条根上根毛的数量(根毛越多,根的吸收面积越大);
三是根的活性。须根的数量多,每条须根上着生的根毛多,根的活性就强,则吸收水肥总量就大;反之,吸收的量就少。水稻在抽穗后一般不再发生新根,因此根的数量,是靠生育前期决定的,特别是分蘖期更是根系的旺盛生长期。
可见,要使水稻在后期还能继续吸收较多的水肥,在栽培管理上,既要在前期打好根系数量的基础,又要设法在后期减缓根系衰老和死亡进程,以维持一定的须根数量和较强的活性,使水稻在生育后期保持强大的根系。
水稻根系若不发达,不能抗倒伏,引发早衰呢。
所以,无论从水稻促高产角度还是从水稻抗病虫,抗倒伏角度来讲都一定是以促进根系发育为基础条件的。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