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25-07-10 18:35 作者:李先生
叶片受害,背面初生黄白色至黄褐色小疱斑,后疱斑表皮破裂,散出锈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堆和夏孢子。严重时病斑融合呈块斑,造成叶片卷缩、焦枯或脱落。该病主要危害无花果叶片、幼果及嫩枝。叶片在5月上旬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1mm大的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0.5-1mm的橙黄色圆形病斑,边缘红色;发病后7-14天,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小粒点,并逐渐变黑,后叶背面隆起,生出许多土黄色毛状物。嫩枝受害时,病部橙黄色,稍隆起,呈纺锤形。幼果染病,表面发生圆形病斑,初为黄色,后变褐色。受害叶片常在叶背出现许多红褐色多角形斑点,随后在病斑中散放出锈黄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发病严重时,常使叶背粘满黄粉,最后病叶干枯早落。无花果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受害后,背面初生黄白色小疱斑,随后病斑色泽加深,呈黄褐色斑隆起,继而破裂,散出锈色粉状物,为害严重时,疱斑密布,且可连成大小不等的斑块,叶面被锈色粉状物覆盖。疱斑破裂,引起病叶蒸腾失水加剧,叶片部分或大部分焦枯或卷缩,叶片早落。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