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8 10:43 作者:李先生
气温将进一步升高,也是病毒病的高发期,一旦管理不善,就可能造成病毒病发生,造成巨大损失。
病毒病主要症状
病毒病可危害叶片、生长点、茎和果实,一般不危害根,叶片被害,造成叶片黄化,皱缩、畸形,生长点被害,造成叶片变小,生长点弯曲,严重时枯死,茎蔓被害,造成茎蔓上形成凹陷的条形斑,果实被害,果实表面凹凸不平,畸形,果实坚硬,不能食用,失去商品价值。
病毒病防控方法
1、控制病毒传染源
①种苗处理播种前可用盐水选种法,即带病毒种子的质量一般比健康种子轻而漂浮,除去上漂的种子以降低种子的带毒率。或将干燥的种子置于70℃的干燥箱中2-3天,使种子上附着的病毒钝化,也可以增加种子内部的活力。也可以用1%高锰酸钾液或10%磷酸三钠液浸泡20-30min,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再催芽播种。播种时间也应尽量避开高温及蚜虫高发期。
②田间土壤及杂草处理栽培地应避免连作,较好采用不同作物和品种的轮作和套作,这样可以减少病原的积累。同时可以在秋季对土壤深翻,促使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毒钝化。施足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微肥套餐肥嘉美海力宝、赢利来,冲施土壤调理剂嘉美红利,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多年生杂草是各种病毒的重要携带者,及时铲除杂草可避免传毒害虫栖息和聚集。
2、切断传播途径
病毒病的传播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两种方式。
所谓介体传播就是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凭借其他生物的活动来进行传播。常见的介体主要有各种昆虫,如飞虱、蚜虫、蓟马、白粉虱、蚜虫、蓟马等传毒昆虫常见的刺吸式害虫等,有的还通过虫卵传播。
非介体传播形式包括机械传播(植株间接触、农事操作、修剪工具农机等被污染)、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球茎、块根和接穗芽等)传播、种子花粉传播等方式。
因此病毒病的防治上一定要注意切断病毒的这些传播途径。
目前针对病毒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在作物未发病之前用药,大限度降低病毒病的发生概率。但是一旦得病,很难解决,结果往往是农户花了不少钱却仍是减产甚至绝收。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