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作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在早期就已被科学家们发现。但是,磷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不均,导致植物在生长期间难以获取足够的磷元素。因此,早期的农民们常常使用动物骨头和粪便等材料来施肥,这些材料中含有磷元素,可以提高土壤的磷含量。
我国可能是世界上使用
磷肥最早的国家,我国农民早在汉朝时期就开始用骨粉肥田,使用骨粉等含磷
肥料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欧洲人J.亨德尔在1775年提议将兽骨制粉用作肥料。到19世纪30年代前后,苏格兰等地建立了一批骨肥制造厂,骨粉开始在德国、英国、前苏联等国家广泛施用。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研究中发现,骨粉虽然能够为作物提供优质的磷素,但其中的磷酸钙由于不溶于水,并不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因此,必须将骨粉用硫酸处理,使磷酸钙转化为可溶于水的酸式磷酸钙。
而我国化工磷肥产业的起步较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内是没有化工磷肥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国内才开始生产化工磷肥。不过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着实不慢,尤其是在21世纪初,发展速度可谓突飞猛进。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年生产磷肥最多的国家,相对于需要将大量进口的
钾肥而言,我们生产的磷肥还多有富余用于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