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杨树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2025-07-03 12:15 作者:李先生  

春天杨树展叶期,常可见到树上满布黄色粉堆,形状象黄色绣球花的畸形病芽。严重受侵的病芽经3周左右便干枯,这就是杨树锈病。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后,形成黄色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散生的黄色粉堆,即锈病病菌的夏孢子堆。严重时夏孢子堆可联合成大块,且叶背病菌部隆起。受侵叶片提早落叶,严重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叶片枯死。较冷的早春可在病落叶上见到赭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的疱状物,即为锈病病菌的冬孢子堆。病菌还会危害嫩梢,形成溃疡斑。 引起杨树锈病的病菌原菌在我国有马格栅菌、杨栅菌和圆痂夏孢菌。目前普遍承认的在我国主要是前两种。这两种病菌在夏孢子和冬孢子以及侧丝的形态和大小上差异不大。夏孢子堆为黄色,散生或聚生。冬孢子为桔黄色,圆形或椭圆圆形,表面有刺。侧丝呈头状或勺形。淡黄色或无色。冬孢子堆于寄主表皮下,冬孢子近柱形。上述病菌可以菌丝状态在冬芽中越冬。随着春季温度升高,冬芽开始活动,越冬的菌丝也开始逐渐发育,并形成夏孢子堆。受侵冬芽不能展叶,形成满覆盖孢子的绣球状畸形,这些病芽成为田间最初侵染的中心。枯梢溃疡斑内的菌丝也可越冬。病落叶上的夏孢子经过冬天后虽有萌生和侵染能力,但随着夏季气温逐渐升高,其萌发力迅速丧失,因此在初侵染中的作用远不如带病的冬芽重要。在自然条件下,虽然也形成冬孢子,但数量不多,所以从田间发病实际情况可以肯定冬孢子在侵染中并无重要作用。 在苏北沿海地区,于3月底4月初气温升高到15-16℃时病芽便陆续出现。一般病芽比健芽早1-2天展开,经3周左右便干枯,病芽主要在枯条上部为多。病菌芽陆续出现的时期为4周左右,但大量出现主要在4月中下旬。由于夏孢子的重复侵染,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到7、8月份,由于气温不断升高,不利于夏孢子的萌发侵染,故病害进入平缓期。到9月初,气温逐渐下降,随着枝叶的二次抽发,病害又进入发展阶段,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期,到10月下旬,由于温度不断降低,病害便停止发生。 在初春病芽出现时期可以利用病芽颜色鲜艳和形状特殊的特点及时发现并摘除。摘除病芽要早,彻底,并随摘随装入塑料袋中,以防夏孢子扬散,也可以在该时期喷洒多菌灵800倍液以消灭病芽,如果辅以摘除病芽或喷药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在发病期间喷洒50%的代森氨1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1000倍液等,有一定效果。室内试验表明洗衣粉液2000倍对夏孢子萌发有100%的抑制效果。及时清除田间病菌落叶,以减少病菌的可能来源。由于夏孢子大多降落在离其产生处300米范围内,故育苗区应尽可能远离发病菌的大苗区。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蔬菜蚜虫无公害防治的七种方法 下一篇:保铃棉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