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经常听到农民朋友反映
农药的防治效果不好,甚至于没有效果,施药的农田和未施药的农田差不多同样减产。下面我简要谈如何提高施用农药的防治效果。影响农药防治效果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二大类: 一是农药本身的质量,这一问题国家将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去解决,今后农药的质量将会稳步提高; 二是农药的使用技术问题,这是农药防效不好的主要原因,也是农民朋友常常忽略的,这里着重谈一谈。 1.选择对路的农药品种。当前市场上供应的农药品种很多,但全部都是针对一种病虫或几种病虫有效,对不属于其防治对象的病虫种类是无效的,现在还没有什么病虫 都治的农药品种。所以农民必须根据自己农田里的病虫种类选择对路的农药品种,或者在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选购农药,切不可乱买乱用。有些农民朋友象开中药似的把 5-6种农药加在一起用,自认为防效一定好,但是实际效果并不一定好,甚至更差。因为其中有些农药是完全白白地浪费,而有些农药是不能混在一起用的。简单举个例子,防治稻瘟病应首选瘟失顿(三环唑)或富士一号,效果最好,此药若误用于防治害虫,则完全无效。当然有时需要同时防治多种病虫,是可以把2~3种对路农药混在一起用的,但应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混用,不能乱用。 2.选择适当的防治时期。选好农药品种后,在防治适期内施药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常常是农民不易掌握的关键点,也是防治失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施药的时间应该在病 虫尚未造成大的为害前,这样才能获得好的防效:等到螟虫已造成白穗,棉铃虫把棉桃咬得遍地都是,才去施药防治,是不可获得好的防治效果的。每种病虫的防治适期有 它自己的特点,农民朋友务必要按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适施药,也可主动向地农技人员询问施药的时间。 3.按技术要求施足药液量。这一点也常常没有受到民朋友的重视,实际上也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反映防效不好的直接原因。目前我省使用最为广泛的施药器械是手动式 工农16型喷雾器,要求施药时每亩的药液量在20-50公斤之间,苗期可以少些,生长中后期则要多些。当然由于科技进步,已出现低容量和超低容量的喷洒方式,每亩仅需 10公斤,甚至更少的药液,但这需要相应的药械和农药品种及剂型相配套。在笔者与农民朋友的接触中,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施药时每亩仅用一箱水,即10公斤药液,远远达不到技术要求,造成花了钱,费了工,却不能获得好的防治效果,实在可惜。 此外,在防治技术中,配制药液必须按农药使用说明书或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随意加大浓度,避免造成药害或其他事故;在稻田施药时,田间必须有水3-4 厘米深,保水3-5天;施药的时间不要在中午,特别是盛夏季施药的最好时间应在下午4点以后到天黑以前;有些害虫分布在农作物的中下部或叶的背面,施药要使药液均匀附着在这些部位,按上述技术要求施用农药,一般都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