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5-06-30 18:01 作者:李先生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严重病害,庐江圩区实施“稻改棉”工程后,棉花面积逐年增加,枯萎病的发生面积也逐年扩大。因此,防治棉花枯萎病意义重大。 一、危害症状 棉花枯萎病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现蕾前后发病最盛。可归纳为5种类型:①黄色网纹型:病株叶脉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或大部呈黄色网纹状,叶片逐渐萎缩枯干。②黄化型:叶片边缘局部或大部变黄,萎缩枯干。③紫红型:叶片局部或大部变紫红色,叶脉也呈紫红色,萎缩枯干。④青枯型:叶片突然失水,叶色稍变深绿,叶片变软变薄,全株青干而死亡,但叶片一般不脱落,叶柄弯曲。⑤皱缩型:5-7片真叶时,大部分病株顶部叶片皱缩,畸形,色深绿,节间缩短,比健株矮小,一般不死亡。病株根茎纵剖面木质部变成黑褐色(维管速变色)。 枯萎病成株期症状也有多种类型。叶片也可表现为黄化型、网纹型等类型,容易落叶。重病株顶部叶片皱缩畸形,色深绿,节间缩短,株型矮小。雨后常出现急性凋萎型,棉株突然失水。叶片迅速凋萎青枯,叶片下垂,常落叶成光杆。 二、发病规律 棉花枯萎病主要在病株种子、病株残体、土壤和粪肥中越冬。带菌种子和带菌饼肥的调运是引发新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病区棉田的耕作、管理、灌溉等农事操作是近距离传播的重要因素。病株根、茎、叶、铃壳等在高湿时可长出病菌孢子,随气流,风雨传播,侵染周围健株。 枯萎病的发病与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 土温在20℃左右开始显症,土温上升到25-28℃时形成发病高峰;当土温上升到33℃以上病菌受抑,出现暂时性隐症,入秋后待土温下降到25℃左右,又出现第2次发病高峰。夏季暴雨后或多雨年分,因土温下降,发病严重。地势低洼、土质粘重、偏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带菌粪肥、棉地连作和耕作粗放以及根线虫多的棉地重发。 三、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调运种子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做好产地检疫工作,防止带菌棉籽和棉籽饼传入。 2、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枯萎病最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措施。最好是既能抗棉铃虫又抗枯萎的品种。 3、轮作换茬。庐江圩区实行水旱轮作,改种水稻2年以上。轮作不仅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物的数量,而且能改变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的组成,促进根际微生物群体组成的变化,还可以为土壤提供更多的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能。 4、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施用无菌净肥。病重田块要施速效氮肥。同时要及时抓好清沟、沥水和中耕工作。 5、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0倍25%使百克药液加500倍“美洲星”液肥进行灌根,每病株灌100-150毫升。发病较重田块可间隔5-7天再灌1次,同时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加1%的尿素液,每隔5-7天进行叶面喷施,连续喷2-3次,防效甚好。 来源:《安徽农业》2002.4期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独头蒜种植技术独头蒜比普通的蒜辣吗 下一篇:天冬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