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油麦菜菌核病的发生症状和规律,病部表面会出现棉絮状白色菌丝体

2025-06-29 02:41 作者:李先生  

发病症状:油菜的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湿度较高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之后形成白色菌核,并逐渐变成鼠粪样黑色颗粒状物。病株叶片萎黄,最终整株枯死。

发生规律:病菌在土壤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翌年释放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在土壤湿润、平均气温为5-30℃、相对湿度超过85%的情况下,均可引发油麦菜菌核病,时常进行大水浸灌也容易发病。

一、油麦菜菌核病的发生症状和规律

1、发病症状

(1)该病发生于油麦菜的茎基部。病斑起初为褐色水渍状,逐渐发展到整个茎基部腐烂。

(2)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大小为长4mm,宽2mm左右。

(3)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变成鼠粪样黑色颗粒状物。染病植株叶片变黄凋萎,终致全株枯死。

2、发生规律

(1)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

(2)翌年条件适宜时,释放子囊孢子,成为当年的初次侵染源。油麦菜菌核病只要土壤湿润,平均气温5~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发病。

(3)保护地放风不及时,经常大水浸灌,均容易诱发此病。

3、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结合清除病残体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2)另据报道,用12.5%烯唑醇2500倍每亩80公斤液量喷雾(大剂量遍及茎、叶及地面),对油麦菜菌核病防效显著,且能促进生长。

二、油麦菜菌核病的病原特征

1、病原为核盘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病菌菌核初为白色,后表面变黑,由拟薄壁组织及疏丝组织结合形成,―般为(1.3-14)mm×(1.2-5.5)mm。

2、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浅褐色子囊盘,初呈乳白色小芽状,后展开成杯状或盘状,成熟后变成褐色或暗褐色,盘中产生许多子囊和侧丝,子囊内的子囊孢子呈烟状弹放。

3、子囊无色,棍棒状,内生8个无色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10-15)μm×(5-10)μm。

  
种植管理技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龙生66玉米种子特征特性,中抗大斑病 下一篇:晋遗57大豆种子介绍,亩播种量3~5千克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