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25-06-26 10:10 作者:李先生
病原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在种子上越冬,主要存在于20厘米的土层内。病菌通过土壤和种苗进行初次侵染,并依靠病根、病叶通过土壤和水扩散传播。在带有草莓枯萎病菌的地里育苗时,病菌先侵染母株,再通过匍匐茎、导管传给子苗,但苗期症状不明显。
草莓枯萎病在15-18℃开始发病,22℃以上发病最严重,25-30℃会导致病株枯死,菱蔫也最多。最适病症表现期为开花至收获期,发病潜育期为10-20天。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发病盛期在3-6月、9月下旬-11月。靠近母株的苗发病早,带病率高,发病也严重。年度间早春温度偏高、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排水不良、雨后积水、土质黏重偏酸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特别是保护地栽培连作明显比露地发病重。栽培上沟系偏浅、偏施氮肥、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带菌有机肥、植株生长嫩弱及地下害虫危害重、大水漫灌抗旱易诱发此病。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