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品种 小麦百科 小麦视频

小麦拔节期病虫防治技术

2025-06-25 23:38 作者:李先生  

  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我市各地小麦生育进程总体加快,即将全面进入拔节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下一阶段,我市气温偏高、降雨偏多,随着田间郁闭程度增加,预计蚜虫中等至偏重、纹枯病中等发生。各地要强化监测预警,加强防治指导,切实做好小麦拔节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小麦拔节期病虫防治技术 

  一、小麦拔节期病虫发生情况
  1、纹枯病:轻发生。根据近期调查,受前期气候干旱影响,小麦纹枯病始见期晚于去年同期。当前大田小麦纹枯病零星查见,去年同期病株率1.25%。江都,系统田未查见,去年同期观察圃病株率1.67%;大田病株率0-5%,平均0.48%,较去年同期下降1.57%;病指0-1,平均0.1,较去年同期下降0.34;邗江,田块发病率17.4%,病株率0-2.4%,平均0.13%。随着气温的回升,麦苗生长速度加快,各地病情将会迅速上升。
  2、蚜虫:轻发生。根据近期调查,当前我市蚜虫发生面积17.4万亩,全市面上平均蚜株率4.7%,平均虫量17.3头/百株,发生密度高的田块可达到500头/百株,较去年同期平均蚜株率上升1.9%,平均虫量上升6.2头/百株。宝应,大田蚜株率0-53%,平均6.2%,虫量0-217头/百株,平均18.5头/百株。江都,系统田蚜株率40-60%,平均50%;虫量264-410头/百株,平均326头/百株。大田蚜株率0-26%,平均4%;虫量0-178头/百株,平均21.05头/百株。邗江,大田蚜株率0-7%,平均1.1%,虫量0-105头/百株,平均12.2头/百株。
  3、其他病虫:总体轻发生。其中:麦蜘蛛当前仅在江都浦头发生,单行0-26头/尺,平均1.24头/尺。白粉病和茎基腐病暂未查见。

小麦拔节期病虫防治技术 

  二、小麦拔节期病虫防治措施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长势迅速、田间郁闭程度进一步增加,利于纹枯病、蚜虫等多种病虫害发生。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明确主攻原则,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分类指导、优化防控措施,科学打赢以纹枯病和蚜虫为主的小麦病虫防控第一仗。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要根据测报规范要求,认真做好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工作,及时准确报送病虫信息,适时组织开展会商,结合天气趋势,发布预警信息,为正确开展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纹枯病,要加大调查规模和力度,尤其对群体密度大的田块做好调查,准确掌握病情发生发展动态;针对蚜虫,要对重发区域进行持续监测调查。
  二是优化防控措施。返青拔节期是预防控制小麦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重要时期。对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等生物药剂提前开展预防,或在小麦拔节初期,田间病株率达10%时,可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等单剂或复配剂开展防治,对发病重的田块,在第一次防治结束后7~10天开展二次防治,施药时注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确保防治效果;对蚜虫,可选用氟啶虫酰胺、呋虫胺、噻虫嗪噻虫胺等单剂或复配剂开展防治;对多种病虫混发区域,要统筹做好防控安排,实现一喷多防、一喷多效。在病虫防控的同时,可结合苗情,添加生长调节剂或免疫诱抗剂,如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三十烷醇等,助力小麦单产提升行动。使用后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要做好回收处置。
  三是强化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平台和形式,广泛宣传小麦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危害性和防控的必要性,普及病虫害识别、监测和防控知识,为防控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病害发生特点,细化技术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推广高效低毒农药,指导农民科学用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