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01:28 作者:李先生
主要症状是:幼苗出土前造成烂种和烂芽。幼苗出土后,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并变成黑褐色,最终导致幼苗枯倒。发病棉苗一般在子叶上没有斑点,但有时会在子叶中部形成不规则的棕色斑点,后期病斑破裂穿孔。病原菌由菌丝体繁殖,初期无色,后期呈黄褐色,多隔膜,这是立枯病菌最易识别的特征。
发病规律以低温多雨为主,立枯病菌侵入棉苗的最适土温为17~23℃,23℃以上致病力逐渐下降,至34℃棉苗即不受侵害,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棉花立枯病发病特征:棉种萌发前侵染造成烂种,萌发后未出土前被侵染引起烂芽。棉苗出土后受害,初期在近土面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展包围整个基部呈明显缢缩,病苗萎蔫倒伏枯死。拔起病苗,茎基部以下的皮层遗留土壤中,仅存尖细的鼠尾状木质部。子叶受害后,多在子叶中部产生黄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常脱落穿孔。此病常导致棉苗成片死亡。在病苗、死苗的茎基部及周围、土面常见到白色稀疏菌丝体。
棉花立枯病特点:棉苗出土后受害,初期在近土面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展包围整个基部呈明显缢缩,病苗萎蔫倒伏枯死。子叶受害后,多在子叶中部产生黄褐色不规则病斑,常脱落穿孔。此病常导致棉苗成片死亡。在病苗、死苗的茎基部及周围、土面常见到白色稀疏菌丝体。俗称黑根、烂根、腰折病。发病时造成烂种、烂芽,棉苗接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腐烂,严重的扩展到茎的四周,凹陷,颜色黑褐,棉苗枯死。此病主要由土壤、种子传染,发病的适温在16—25℃,在阴雨多湿的春季低温年份及粘性土壤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发病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