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00:01 作者:李先生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农业防治方面,应选用抗虫丰产水稻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实行科学肥水管理。施肥要控氮、增钾、补磷;灌水要浅水勤灌,适时烤田,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药剂防治方面,采取“突出重点、压前控后”的策略,防治适期为2龄若虫盛发期。常用药剂有扑虱灵(噻嗪酮)、异丙威(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等。水稻生长后期,可采用分行泼浇或毒土法提高药效。施药时田间保持浅水层,以提高防治效果。具体药剂用量为:亩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4克,或20%呋虫胺悬浮剂25—30毫升,或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12克,或25%噻虫嗪悬浮剂4—6毫升,或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60—90毫升,兑水50—60千克,均匀喷雾,7-10天防治1次。药剂防治适期在若虫孵化期,早稻穗期重点用药,中晚稻从分蘖期开始用药。可选药剂包括噻虫嗪、仲丁威、异丙威、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等。水稻齐穗后,稻飞虱严重时可用敌敌畏拌细沙土撒施防治。前期用吡蚜酮稳妥,后期用三氟苯嘧啶(佰靓珑),但三氟苯嘧啶价格较高,农民不易接受,建议全程使用吡蚜酮及其与烯啶虫胺、呋虫胺的复配制剂。注意事项包括提前用药预防,施药时用足水量,压低喷头均匀喷雾,田间保持水层提高防效。无人机飞防需根据虫害情况加大药液量。应合理轮换使用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的农药,避免抗药性产生。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