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1 06:09 作者:李先生
4月下旬,地温回升,幼虫上升土表化蛹,施药期为中蛹盛期,此时是吸浆虫一生中最薄弱环节,虫体触药即死。小麦开始抽穗时节,正值成虫盛发,扒开麦棵,轻轻震动,可看到3-5头成虫飞出,这时抓紧施药,杀死成虫。药剂防治可采取“一撒加一喷”的方法:在小麦拔节到孕穗前,撒药后浇水,以杀死刚羽化成虫、幼虫和蛹;在小麦抽穗后到扬花前的期间,喷药防治,可有效杀灭吸浆虫的成虫和卵,同时兼治麦蚜、红蜘蛛,一喷多治,防治效果显著。
4月下旬土温达15℃以上小麦抽穗时,蛹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成虫羽化后很快交配(多在下午3-4点),交配后当日或次日产卵,以羽化后第二天产卵最多。红吸浆虫多产卵于已抽穗尚未扬花的麦穗颖间和小穗间,一处3-5粒,一头雌虫产卵50粒以上。5月上旬幼虫孵化后,随即转入颖壳,附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上吸取汁液为害,在小麦颖壳内生活15-20天后老熟,老熟幼虫爬至颖壳及麦芒上,随雨水、露水或自动弹落在土表,钻入土中10-20厘米处作圆茧越夏、越冬。
小麦吸浆虫化蛹盛期,该虫大都位于地表且多为裸蛹,对杀虫剂敏感,用药防治效果较好。特别是撒施毒土后降雨,增加了药剂和吸浆虫接触的机会,使防效提高。吸浆虫成虫对杀虫剂比较敏感,易被杀死。在小麦抽穗后到扬花前(成虫期),48%毒死蜱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80%的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剂等800-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或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吸浆虫成虫和卵,兼治蚜虫。用药时间上午10点前,下午16时后。平均每样方有活动幼虫2头或蛹1头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3头成虫。以在蛹盛期撒毒土防治为主,防治效果好。发生不严重的地块,可以进行成虫期防治。蛹期防治效果最好,首先应选抗虫品种,同样的虫源基数,抗虫品种能达到700至800斤/亩,不抗虫品种多至200到300斤/亩甚至绝收。如果还不行,就只有倒茬了。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