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飞象又名食芽象甲、枣食芽象甲、太谷月象,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是我国
枣树重要的食芽害虫。象甲主要以成虫取食枣芽、嫩叶为害,种群爆发时,将新萌发枣芽啃食干净,出现枣股光秃和抽干的现象,迫使枣树消耗大量养分再次萌芽,造成枣树开花结果延迟,仅能结少量苦涩果实,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品质,给红枣产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枣飞象形态特征
枣飞象有成虫、卵、幼虫和蛹 4 个生活阶段。
雄成虫体长3.7~4.8毫米,体宽1.4~1.8毫米;雌成虫体长4.0~5.6毫米,体宽1.5~2.1毫米。体壁黑色,触角、足褐色,密被灰白色和褐色鳞片;头、喙背面及前胸背板的两侧具稀疏的直立、褐色鳞状刚毛。喙短粗,宽略大于长,中沟短;口上片中部凹,略呈“V”形。触角膝状,共3节,柄节、梗节和鞭节各1节,鞭节分为7个亚节;其中梗节最短,鞭节最长,第1鞭亚节呈瓶状,第2至6 鞭亚节呈念珠状;第7鞭亚节膨大,呈火焰状,明显长于其他鞭亚节。
复眼球形,凸出;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基缘和端缘平直,侧缘凸,最宽处位于中部,密被鳞片,中区鳞片颜色较两侧更深;小盾片小,呈三角状;鞘翅长约为宽的两倍,密被鳞片,中部最宽,两侧于端部 1/3 处开始收窄,端部钝圆,翅上具褐色斑晕沟,刻点沟窄,沟内刻点相互分离,刻点内生刚毛,沟间部较平;足腿节稍膨大,无齿,前足胫节外缘直,端部外缘稍弯,跗节第 3 节深裂呈双叶状,爪合生。枣飞象雌雄成虫形态差别不明显,雄虫肛门小而扁,雌虫肛门大而圆。
卵长椭圆形,长径为0.5~0.75毫米,短径为0.25~0.42毫米,表面光滑有光泽,初产为乳白色,渐变为黄色,孵化前变为棕色。
幼虫为无足型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9~5.2毫米,头部淡黄褐色、前胸背面淡黄体,胴部乳白色,粗短弯曲,体各节多横皱,体表密被白色刚毛。
蛹呈纺锤形,长4.2~5.4毫米,初化为乳白色,颜色逐渐变深,近羽化时红褐色,蛹体具有褐色的刚毛,蛹体背板各节边缘有一圈刺,腹部末端有较粗的尾刺,刺基部白色,端部褐色。
二、枣飞象为害特点
枣飞象成虫取食具有暴发性和聚集性,通常聚集于枣股基部取食枣芽补充营养,往往将新萌发枣芽啃食殆尽,出现枣股光秃、抽干发脆的现象,迫使枣树消耗大量营养再次重新萌芽,新萌芽的枣吊节间变短。待枣树展叶后,继续危害嫩叶,将嫩叶咬成半圆形或锯齿状缺刻,开花坐果明显延迟,结出口感苦涩的“末茬枣”,甚至完全绝收,造成红枣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
三、枣飞象发生规律
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内越冬,大多幼虫越冬范围为距离树0~100 厘米内。越冬幼虫3月中旬开始向土壤上方移动,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中下旬枣树萌芽时成虫出土,爬行上树,取食枣芽或嫩叶补充营养。成虫寿命60天左右,多于无风、温暖天活动,中午前后成虫上树最多,危害最重;早、晚成虫多在土壤中或在枣股基部及枝杈处潜伏,受惊后落地装死;白天气温高时,成虫被震落至半空即起飞或落地即飞起上树。成虫补充营养后开始进行交配,雌雄成虫有多次交尾的习性,雌成虫通常将卵产于枣树翘皮、枣股、枝痕裂缝、枣叶等处,产卵时间多为白天,产卵的高峰期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每雌产卵量40~100粒,雌成虫寿命33~65天,雄成虫寿命25~49天。卵历期为10~14天,5月中旬开始孵化,孵化后幼虫很快坠落于地,然后钻入土壤中,开始取食植物地下组织;8月中旬在土壤中做土室准备越冬,通常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状态。
枣飞象的羽化和当地温度、降雨有密切关系,一般温度较高羽化早,温度较低羽化迟,降雨后羽化明显推迟。成虫喜欢中午活动危害,危害的高峰期为上午11点至下午3点,有飞行迁移危害习性。
四、枣飞象防治措施
1、深翻枣园土壤。3月下旬成虫出土前,翻耕土壤30~40厘米,将越冬幼虫或蛹翻出地面,导致其失水死亡或被鸟类等天敌捕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土壤上冻以前,深翻相同深度,土壤的幼虫失水或冷冻致死,降低幼虫越冬数量。
2、铺设地膜。利用枣飞象越冬幼虫在树干周围聚集越冬的习性,在集约经营的枣园,春季围绕树干铺设直径为0.8~1.0米的塑料地膜,阻隔枣飞象出土后危害,能够减低枣飞象虫口基数。
3、适时灌水。利用枣飞象幼虫喜欢干燥,不耐高湿习性结合枣树需水特点,适时灌水导致幼虫溺水死亡,减少枣飞象虫口基数。
4、避免多寄主阔叶树种混栽。在枣园周围或者附近,尽量避免栽植蔷薇科、榆科、杨柳科、胡桃科等可能为枣飞象提供食料的寄主树木,防止该象甲在提供食物寄主间转移为害,导致防治难度加大。
5、物理防治。利用该虫的假死性、趋色性、上树补充营养等习性进行防治。枣飞象成虫具有假死习性,通常在早晨或傍晚寄主受到震动后,立刻表现为身体蜷缩,从原来的停留处跌落,呈现“死亡”状态。树下铺设塑料布或帆布,振动或晃动枣树,集中人工捕杀或毒杀落地假死成虫。枣飞象羽化出土后往往爬行上树补充营养,将枣树树干中上部用镰刀等工具刮去树皮,在光滑处涂抹粘虫胶或缠绕胶带,对枣飞象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枣飞象对黄绿颜色具有很强的趋向性,用黄板诱杀成虫。
6、化学防治。在枣飞象出土的羽化期,用
辛硫磷颗粒或
溴氰菊酯粉剂等
杀虫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毒土,撒于树干1米范围内,或沿树干基部形成药环,宽度 4~5 厘米。或采用苦参碱、阿维菌素、印楝素、高效
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树冠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