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片盾蚧属于昆虫纲同翅目盾蚧科,寄主广泛,主要为害多种果树、花卉和园林绿化树种。以若虫、雌成虫刺吸林木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重者叶片、枝条干枯蜷缩,削弱树势甚至枯死。
一、糠片盾蚧的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介壳形状和色泽似糠壳,长圆或不端正椭圆形,长1.5~2毫米,灰褐色或淡黄褐色,但形状和色泽变化较大,边缘亦极不整齐;第1蜕皮壳极小,椭圆形,暗绿褐色或暗黄绿色,叠于第2蜕皮壳的前方边缘,第2蜕皮壳较大,近圆形,略隆起,深橙黄色、黄褐色或近黑褐色,接近介壳边缘;雌成虫淡紫色,近圆形或椭圆形,长约0.8毫米。
雄成虫介壳灰白色或灰褐色,狭长而小,长约l毫米,蜕皮壳1个,椭圆形,暗绿褐色,附着于介壳的前端;雄成虫淡紫色,有触角和翅各l对,足3对,腹末有针状交尾器。
卵:椭圆或长卵形,长约0.3毫米,淡紫色。
若虫:初孵时扁平椭圆形,长0.3~0.5毫米,淡紫红色,足3对,触角、尾毛各1对;雌若虫圆锥形,雄若虫长椭圆形,均为淡紫色;固定后触角和足退化。
蛹:雄蛹淡紫色,略呈长方形,长宽0.55×0.25毫米,腹末有发达交尾器,并有尾毛1对。
二、糠片盾蚧发生规律
糠片蚧除雄成虫外,其他各虫态均可越冬,但多以雌成虫及其腹下的卵为主在枝、干、叶上过冬。雌成虫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两种方式,卵陆续产出排在腹末介壳下,产卵期长达80多天。陆续孵出的若虫从母体后面爬出,爬行几小时至2天后在枝叶和果实表面固定下来。若虫固定后即以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第二天起体表开始分泌白色绵状蜡质覆盖虫体。若虫多固定在叶面、果实、枝梢和主干等较为荫蔽的地方,尤其在有蜘蛛网或植株内膛、下部有尘土积集的枝梢上更多,果实上多寄生于果面凹陷处或果蒂附近,叶片上则多在中脉两侧。雌若虫蜕两次皮为成虫。雄若虫蜕两次皮为前蛹,经蛹期羽化为成虫,雄成虫与雌虫交尾后即死亡。
三、糠片盾蚧为害特点
介壳虫对寄主植物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直接刺吸危害。通过使用其特有的刺吸式口器,成虫和若虫利用口针刺入宿主植物体内吸食汁液,损害其组织结构,被吸食的植物部位会显现黄白色和黄褐色斑点或晕圈;单独存在的介壳虫在叶片上吸食汁液会造成点状斑痕,而当大量介壳虫集聚在一起时因吸食量大,致使叶片、枝部或茎部整块呈现黑褐色,呈干缩现象,影响寄主正常的水分和营养循环,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干枯甚至死亡。
二是传播病原微生物。由于介壳虫口针刺吸而使植物表面形成的伤口,容易接触到病原真菌、细菌,从而间接为病原菌提供了侵入路径,成为传播植物病害的载体,导致植物病虫害加剧;介壳虫类害虫通过口针刺吸植物汁液时可以注入有毒唾液,导致宿主植株的叶片和果实黄化、脱落、枝条局部组织畸形甚至形成瘤瘿。
三是分泌的蜜露可诱发煤污病。黑灰色的霉层覆盖叶片使受害叶片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造成植物发育缓慢、提早落叶,不利于有机物及糖分积累,降低果品品质。
四、糠片盾蚧防治方法
1、利用冬闲刮刷粗老翘皮,消灭越冬的介壳虫虫体,或用高压水枪冲刷;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虫枝条,带出园外烧毁,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2、果树发芽前选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
矿物油400倍液,或按说明书配比喷施阿维高氯或中保杀螨,使树体呈淋洗状态;或用药涂抹密集成群的虫体表面,可基本杀灭越冬雌成虫。芽体膨大时喷洒波美3~5度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10~12倍液+矿物油400倍液,喷洒均匀。
3、生物防治,落花后果园释放捕食螨、赤眼蜂、异色瓢虫等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4、化学防治,一般越冬雌虫出蛰期及初孵若虫从母体介壳下向外扩散转移时是全年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 4000~4500 倍液,或4%阿维·
啶虫脒水乳剂1500~2000倍液,或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0%螺虫·呋虫胺悬浮剂2000~3000倍液,或4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4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30%螺虫·呋虫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60%烯啶·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等药剂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