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粉病是北方干旱种植区发生的真菌病害,葡萄白粉病可以危害葡萄的多个部位,其中最易被感染的是幼嫩器官组织,发病严重时,病斑可扩展至整张叶片使之变得卷曲随后造成干枯和脱落,阻碍果实生长,加重其他果实病害的发生,带来严重的产量损失。除了直接的病害损失,葡萄白粉病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减少葡萄汁中糖和花青素含量,导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影响葡萄及葡萄酒品质。
一、葡萄白粉病的病原
葡萄白粉病病原为葡萄钩丝壳菌,属子囊菌门真菌。
二、葡萄白粉病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及果实等幼嫩器官,老叶及着色果实较少受害。
葡萄展叶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或褪绿色小斑,后病斑渐扩大,表面长出粉白色霉斑,严重的布满整个叶片,致叶片蜷缩或干枯。
嫩蔓染病初现灰白色小斑,后随病势扩展,渐由灰白色粉斑变为不规则大褐斑,呈羽纹状,上覆灰白色粉状物。
果实染病出现黑色芒状花纹,上覆一层白粉,病部表皮变为褐色或紫褐色至灰黑色。因局部发育停滞,形成畸形果,易龟裂露出种子。果实发酸,穗轴和果实容易变脆。
葡萄生长季节初期,白粉病影响坐果和果粒的生长发育 ,后期严重时会引起果粒开裂,有利于腐生菌侵染,影响葡萄的生长、花芽分化不良,也影响第二年的生长发育,降低葡萄的产量、质量及抗寒能力。同时造成葡萄果粒酸度高,不能成熟,果实品质下降,失去食用价值和加工价值。
三、葡萄白粉病发生规律
葡萄白粉病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或芽鳞间越冬,第二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初侵染发病后只要条件适 宜,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当气温在 29℃~35℃ ,相对湿度在40%~100%时病害迅速发生蔓延。开花前降雨对该病侵染十分重要,而后期降雨影响不大。在葡萄园里果实在落花后28~42天最敏感,从开始发病蔓延到整个果园,需要40天左右。栽植过密,绑蔓摘心不及时,偏施
氮肥,枝蔓徒长,通风透光不良都有利于发病。
四、葡萄白粉病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和清洁田园,生长期及时绑蔓、摘心,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冬前秋剪除病枝落叶,剥蔓上老皮,彻底清除出果园集中销毁,减少菌源。
2、葡萄出土上架后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越冬病菌。
3、葡萄开花前及落花后喷10%
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或微乳剂3000倍液,铲除春季菌源。也可选用40%咪唑菌酮悬浮剂5000倍液,80%
戊唑醇悬浮剂(力克保)2000 倍液,10%己唑醇乳油或悬浮剂 2000 倍液。
4、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可用25%
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浇灌根部2~3次,可防止白粉病发生或发生不严重。
5、发病初期喷1∶0.5∶220
波尔多液(硫酸铜)、或科博牌波尔·锰锌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40%硫黄胶悬剂450倍液等喷茎干,尤其是靠地面的粗茎。
6、也可选用10%世高2000~3000倍液,或20%复方
多菌灵600倍液,或50%硫菌灵500倍液等药剂,上述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