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为什么番茄茎秆会变黑?是什么病害?该如何防治?

2017-02-12 22:58 作者:李先生  

进入冬天,蔬菜上一些低温高湿病害常发。近期,有些菜农反映番茄上出现了茎秆变黑的情况,许多人通常认为是发生了晚疫病。实际上,除了番茄晚疫病之外,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细菌性斑点病都可能导致茎秆变黑,今天就给大家详细区分一下。

为什么番茄茎秆会变黑?

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也叫黑杆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番茄幼苗和成株期都可发病,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一般说的番茄“疫病”就是指晚疫病。

叶片感病:多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者叶缘开始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整齐,扩大后呈褐色。

茎秆感病:出现水渍状黑褐色病斑,严重时绕茎一周,上下蔓延,湿度大时产生白色霉层。

果实感病:发病初期为油渍状浅褐色病斑,多从近果柄处开始蔓延,呈云纹不规则状,发病果实病部表面粗糙,果肉质地坚硬,病部呈暗棕褐色(似铁锈),湿度大时可产生白色霉层。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叶片感病:初期叶边缘会出现褐色的斑块,并伴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斑颜色的加深逐渐变为黑褐色,病斑逐渐向内扩大,导致整个叶片黄化,似火烧状。

茎秆感病:会出现褐色的条斑,刨开茎秆,内部变褐,茎杆表面生出许多不定根。

果实感病:形成圆形的病斑,白色,有时隆起,中间为褐色,形似“鸟眼”,称为鸟眼斑。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叶片感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的不规则斑点,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

叶柄和茎秆发病:初期,茎部产生水渍状小斑,深褐色至黑色,圆形或近圆形,似“小麻点”,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会沿茎和叶柄扩展,呈长条形。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叶柄易折断。发病后期,茎部被病斑覆盖,呈深褐色,似机油涂抹,不腐烂,无明显异味,周围组织可较长时间保持绿色。

幼嫩果实感病,果实上产生深褐色小斑点。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减少枝叶摩擦,阻止病原菌的传播;及时通风,防止田间湿度过大,造成病害流行;早上叶片湿度大、露水多时,不要进行整枝、采摘等农事操作,避免病菌粘附在操作人员的身体或操作工具上进行传播。从发病田块转到健康田块进行劳作时,应提前用10%的次氯酸钠对农具进行消毒,或更换新的农具,接触过病株、病果、病残体的手要用肥皂水清洗。

番茄晚疫病

针对番茄晚疫病,可以选用铜制剂、代森锰锌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霜霉威盐酸盐、氟吡·霜霉威、霜脲·锰锌、双炔酰菌胺等药剂,交替用药进行预防。

发病初期,发现中心病株后,要立即全面喷药,发病中心地块要反复3~4次喷药封锁,并将病叶、病枝、病果和重病株带出田外烧毁。

可选用凯特(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银法利(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霜霉威烯酰吗啉、克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增威赢绿(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50%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31%恶酮·氟噻唑悬浮剂等防治。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番茄溃疡病为检疫性病害,在防控过程中要把好检疫关,异地调运番茄种子或种苗要慎重,相关部门应加强检疫。同时,在播种前可采用50~55℃热水进行温汤浸种处理,能够有效减少种子携带的病原菌的数量。

生产中需要适时用药预防。可以选择无机铜制剂根防治,例如氢氧化铜或硫酸铜钙+春雷霉素或者中生菌素混合使用,同时配合海藻酸、腐植酸类生根养根的产品。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药剂可以选择春雷王铜、可杀得(氢氧化铜)、喹啉铜配合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喷雾防治,注意叶片正反两面喷透。

以上就是为什么番茄茎秆会变黑,是什么病害,该如何防治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低温辣椒“灰霉病”易发生,如何识别与防治辣椒灰霉病 下一篇:药肥混用要注意哪些事项?药肥混用的要点!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