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6 23:34 作者:李先生
豆角是我们餐桌上非常常见的美食,在种植豆角的过程中钻心虫是一种常见的虫害,豆角钻心虫又叫豇豆螟,钻心虫会导致豆角的质量和产量严重下降,在种植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点防治。那么,豆角钻心虫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豆角钻心虫的危害
1、幼虫危害
幼虫蛀食豆角的蕾、花和嫩荚,造成大量落蕾、落花和落荚。
2、中后期幼虫的危害
中后期钻入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咬伤豆荚,使豆荚畸形。受害荚雨后容易腐烂,从而导致豆荚的产量和品质降低。
3、3龄以上的幼虫
大龄幼虫钻蛀荚内,取食籽粒,会造成严重减产,且药剂很难将其杀死。
注意:豆角钻心虫在荚内及蛀孔外堆积排泄的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能食用。幼虫还会造成卷叶和蛀茎危害。豆角钻心虫能给豆角造成20%~50%的减产,严重的可以减产80%以上。对于这种严重的虫害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防治。豆角钻心虫一般先从上部豆荚为害,逐渐中下部,***后危害下部豆荚,所以一般上部豆荚先受害且受害严重。
豆角钻心虫的发病规律
豆角钻心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豆科作物。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4~5代,在山东、陕西等地1年可以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每年6~10月份以2~3代幼虫危害豆角,成虫趋光性强,幼虫具有昼伏夜出转移危害的习性。成虫傍晚***活跃,卵会产在豆荚、花、叶、茎、芽上。
幼虫出壳后会转移到其它植株上,会蛀入花蕾或幼嫩豆荚中取食,造成脱荚落蕾或雨后花蕾腐烂。幼虫入荚后将嫩粒蛀成小孔,在粒中蛀食,一粒食咬光后咬一脱荚孔转蛀新荚。
一般在6~9月份高温多雨季节,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时为害严重。高温干旱或幼虫入土结荚期,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对虫发育不利,危害相对轻。
豇豆花开放时间短,花冠大多处于闭合状态,豆荚钻心虫在蛀入花蕾及钻出花外吐丝过程中,在花冠上留有其它宽度相近的空洞。
豆角钻心虫防治措施:
1、及时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将其深埋或浸水沤烂。
2、消灭落蕾中的幼虫,减少虫源,防止转移为害。
3、冬、春多浇水,提高土壤湿度,可使入土结荚幼虫死亡。
4、秋季深耕土壤,使幼虫冻死或被鸟啄死,以减少越冬虫源。
5、加强肥水管理,并适当摘去过于提早或延迟出现的零散花蕾。管理上要求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虫害。
以上就是豆角钻心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总之,豆角钻心虫对豆角危害很大,对于这种虫害我们要选择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