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4 17:36 作者:李先生
玉米粗缩病是由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一般可造成20%~30%的减产,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收。那么慢,玉米苗期粗缩病有哪些危害?该如何防治呢?
玉米粗缩病有哪些危害?
1. 病株生长受到抑制,平均身高却只有几十厘米,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
2. 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易从土中拔起。
3. 病株光长叶子不拔节,叶片密集丛生,又短又尖。
4. 叶片上原本清晰平滑的叶脉也会变得断断续续杂乱无章。随着病情发展,植株的叶背、叶鞘上的叶脉还会出现明显的条状突起。
5. 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
玉米粗缩病以带毒灰飞虱传播病毒。灰飞虱若虫或成虫在地边杂草下和田内麦苗下等处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
玉米粗缩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靠近地头、渠边、路旁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湿而杂草多的玉米发病也重,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
种植前干旱;周边病毒基数多,菜地,周围杂草多的地块易感病;播种期不合适,苗期正赶上灰飞虱迁飞高峰期等因素,均易导致玉米感染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发病后,植株矮化,叶色浓绿,节间缩短,基本上不能抽穗。因此发病率几乎等于损失率,许多地块绝产失收。因此必须做好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 提倡不种春玉米。近几年,正处玉米粗缩病流行年份,若改革耕作制度,不种春玉米,改种其他农作物,切断毒源传播途径,可促使该病及早消退。
2. 选用抗病品种。这是解决玉米粗缩病危害的十分经济有效的途径,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
3. 调整玉米播期,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5月上中旬播种的玉米,出苗后正赶上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再者玉米的3-5叶期易感病,因此发病率较高。
所以调整播期可使苗期避开传毒高峰期,减轻发病程度。应因地制宜,实行春玉米适期早播、覆膜早播,夏玉米适期晚播的方法,重病区尽量减少种植面积。
4. 杂草。田间、地头、沟边等处的禾本科杂草是灰飞虱传毒的中间寄主,在玉米出苗前,清田边、路边及沟内杂草,减少中间寄主,防止灰飞虱在玉米出苗后迁移到玉米上为害,从而压低毒源。
5. 加强田间管理。玉米苗期要加强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及时间苗,发现感病植株及早拔除;同时及时浇水,防治干旱加重病毒病的发生。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要抓4个关键时期,选择低毒高效农药,统防统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玉米播种期使用含有内吸性杀虫剂的种衣剂或玉米拌种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以达到驱避灰飞虱的目的,同时对种子带毒也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2)小麦灌浆期5月中旬小麦灌浆初期,正值防治一代灰飞虱低龄若虫的关键时期,此时,及时把握灰飞虱的发展动态,针对低龄若虫高峰期集中统一用药,采用吡虫啉(10克/亩)或扑虱灵(50克/亩)等具有内吸性的农药,对麦田及路边、沟内未的杂草喷雾处理,喷药时注意用足水量,喷匀喷透保证治虫效果。
3)小麦成熟期由于灰飞虱有趋嫩绿性,5月底6月初,小麦成熟后,一代灰飞虱成虫由麦田大量向周边春玉米田迁飞,转移为害春玉米苗,此时的3-5片叶的玉米苗正值感病敏感期。
因此必须把握好时机,在灰飞虱迁飞初期,在玉米田用药,每亩用扑虱灵50克或用吡虫啉20-30克与病毒A50克混合兑水喷雾,隔3-5天一次,连喷3-4次,对该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4)感病初期可选用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毫升,加入玉米专用液肥混合后喷施,可有效控制发病。抗病毒制剂的使用一定要突出个“早”字,过了玉米的5叶期,其控制和效果就差了。
以上就是玉米苗期粗缩病有哪些危害?该如何防治?玉米粗缩病防治措施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