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4 02:04 作者:李先生
黄芪是非常珍贵的药材之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滋补中药,由于大田种植黄芪不合理的轮作和连作,导致黄芪根腐病发生较为普遍。根腐病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黄芪绝收。那么,黄芪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黄芪根腐病该怎么防治?
黄芪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种质、种植地苗木
黄芪根腐病属于土传病害,以病残体和土壤带菌传播,虽然种子一般不带菌,但是也有一定的影响。种子饱满,成熟度好,发病率低;种子成熟度不一,种质差,发病率偏高。移栽田的发病率比直播田高。随着黄芪生长年限的增大发病率升高。在黄芪的各个生长期,发病率从苗期到开花结果期逐渐升高。
二、水量
黄芪耐旱、耐寒、耐贫瘠,喜千旱环境,多雨或积水都不利于其生长,会促使根腐病的发生。千旱年份比多雨年份发病率低;在正午或高温天气灌水、灌水量多、灌水速度慢、单口灌溉,发病率高;在大雨或连阴雨天气,发病率高,在结果期遇连阴雨发病率高达80%以上。
三、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直接影响到发病率,据调查,30、40、50、60万株/h㎡四种种植密度下,黄芪根腐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大,分别为12.3%、15.1%、20.4%、32.8%。密度小的田块,单株生长良好发病率低,但产量低不可取,因此耕种帮建议种植密度以40万-50万株/h㎡为宜。
四、耕作制度
黄芪根系相对发达,对耕作制度要求严格,不同的耕作制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根腐病的发生。研究发现: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发病***轻,壤土地发病较重,黏土地发病***重:新开展的荒地不发病或发病极轻。
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
黄芪种植比较适宜的地块条件为地势较高、土质较好、排水畅通。避免重茬,可与玉米、马铃薯和蔬菜等作物轮作。选用籽粒饱满、没有病害、完好无缺的种子作为育苗对象,尽量使用上年采收的种子,以便提高出苗率。在黄芪生长管理期间,发现早期发生病菌的植株要及时拔除并销毁。
2、种子处理
黄芪种子在播种的前1天,去掉种子的外壳,再用高珍·葡聚烯糖,或烯酰吗啉,或哈茨木霉菌等杀菌剂,从种子上预防病害。
3、种苗处理
黄芪苗子移栽时要对苗子进行浸泡处理。移栽前用哈茨木霉菌,或多粘芽孢杆菌,或申嗪霉素浸泡30min左右,再捞出晾晒4h,能有效的预防黄芪根腐病的危害。
4、肥水管理
黄芪是耐旱耐寒作物,但是过于干旱会导致该作物减产,如果有条件要及时灌溉,降雨时地块中形成的积水应及时排出。在黄芪植株叶面上喷洒钾、锌、铜、钼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有助于黄芪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茎叶的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以上便是黄芪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及黄芪根腐病该怎么防治的全部分析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