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3 23:26 作者:李先生
近日,我国各地温度飙升,很多地方温度将达到今年的首次高温日 ,温度直飙35~37度,而且高温天气还会持续3~4天。这种天气极易引发小麦干热风,提醒目前还处在小麦灌浆关键时期的河南以北:像山东、河北等麦区,一定要加强预防,小心干热风造成减产!
什么是小麦干热风?
小麦干热风亦称“干旱风”、“热干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是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生产中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小麦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干热风分为轻干热风和重干热风两种:轻干热风为14时气温高于30℃,田间相对湿度低于30%,风力≥3米/秒;重干热风为14时气温高于30℃,田间相对湿度低于25%,风力≥3米/秒。
小麦干热风过程中,蒸腾强度增长强,水分供需失调,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或破坏,使小麦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严重时可使小麦青干迫熟,一般年份可使小麦减产1-2成,严重年份减产3成以上。
小麦干热风有哪些危害?
小麦灌浆时期,如遇到干热风,对麦穗灌浆不利,会导致小麦提前“枯熟”、麦粒干瘪,粒重下降,导致小麦严重减产。我国的华北、西北和黄淮地区春末夏初期间都有出现,一般分为高温低湿和雨后热枯两种类型,均以高温危害为主。
干热风危害的气象指标,各人研究结果不一,冬麦、春麦不同,地区之间也不一致。一般说,对于高温低湿型:轻干热风为日气温大于、等于29—34℃,14时风速大于、等于2—3米/秒。重干热风为日气温大于、等于32—36℃,14时相对湿度小于、等于20%—30%,14时风速大于、等于2—4米/秒。这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类型,主要会造成小麦干尖、麦粒枯黄、小麦干秕从而影响产量。
雨后热枯型:小麦成熟前10天内有一次降雨过程,雨后转晴升温,2—3天内日气温达30℃以上。这种情况主要会造成小麦的青枯和枯熟的状况发生。
小麦干热风的预防:
1.即将进入收获期的麦区
目前,河南南部的部分地区即将进入小麦收获期,再有10来天就要开始收获,对于这次可能出现的干热风,大家可以通过浇麦黄水来进行预防。(麦黄水:小麦变黄后,也就是收获前10天左右,浇的一次水,可以明显地增加土壤湿度,减轻干热风。同时可以为下茬玉米的播种,提供较好的墒情。)
2.处在灌浆期的麦区
对于目前还处在小麦灌浆期的河北、山东等地方麦区,还可以适当的喷施一些含腐植酸或氨基酸、甲壳素类叶面肥或者调节剂。
3.一定要引起重视,提前预防。
小麦干热风和其它小麦病害,比如赤霉病、全蚀病一样,只能预防,不能通过来弥补损失。
以上就是什么是小麦干热风?小麦干热风有哪些危害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