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的国际化及WTO的加入,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迫使对马铃薯深加工向高水平发展,以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是由于适用于炸片的马铃薯品种缺乏,高质量鲜薯原料供不应求,严重影响了马铃薯产业化的形成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马铃薯加工利用都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我国马铃薯产业化的进程。为此笔者经2-3年的调查研究,现将炸片用马铃薯栽培技术做以阐述: 一、选茬整地 1、选择茬口。马铃薯属于忌连作作物。为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壤肥力和预防土壤传播的病虫害及杂草,应与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轮作,轮作年限应在3年以上。要严防和避免与茄科作物、块根、块茎类作物轮作。 2、整地施肥。我市主要以砂壤土或壤土为主,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良好土壤。秋季实行深翻晒茬,接纳秋雨和灌底墒水,底水充足,入冬前耙耱保墒。早春进行深耕施肥,耕深一般以15-20厘米为宜。结合耕地施足
基肥,基肥应以腐熟的
有机肥为主每亩施3000-5000千克。播种时沟施种肥每亩
尿素2.50-5千克,过磷酸钙10-15克,草木灰25-50千克,促进根系和幼苗的生长发育。 二、播前种薯准备 1、品种的引进和筛选。引种是防止马铃薯退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在广泛搜集国内外品种信息的基础上,以优质、高产为出发点,兼顾抗病性及生育期。选择优质炸片用薯块,薯形圆球形或近圆形,大小适中,薯肉白色或乳白色,表皮光滑,芽眼浅而少,块茎比重高于1.08,干物质含量20%-24%,还原糖含量不超过0.33%,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其主要品种为大西洋、泉引1号、中甸红WF、泉引2号等。种薯引入后必须精选,选择表皮光滑、柔嫩、皮色鲜艳、无病虫、无冻伤的块茎作种。一般微型薯选择25-50克大小的种薯较好,利于整薯播种。 ⑴种薯处理。将选择的种薯进行催芽,促进种薯解除休眠,可缩短出苗时间,促进生育进程。将已发芽约1厘米长的种薯平铺于光亮室内,使之均匀见光,当白芽变成绿芽即可切种。 ⑵切种。切种时一般用两把切刀,取75%的酒精浸刀消毒,将种薯切成25-50克大小的方块,每个切块留1-2个芽,切块过大用种较多,投入较大,而切块过小不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长。当有感病薯应抛弃深埋,另换一把切刀以防切刀传染病毒,将刀浸入酒精中,切量应根据当日需要量而确定。 ⑶拌种。马铃薯是喜钾作物,应将切好的种薯用草木灰进行拌种,使草木灰覆在种薯表面,可有效提高产量。 三、适期播种及合理密植 1、确定播种时期和播种方式。一般在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6-7℃时即可播种,适于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在15-23℃。这段时间愈长,越利于产量的增加,播种方式以垄播为好。 2、播种。用锄头在平整后的土壤上开沟,沟深3-4厘米,行距25-30厘米,一般采用两行式播种,三角形定植,株距20-22厘米左右进行定植,定植后在两行中间开沟施肥;将种肥施入沟内,然后将腐化的土壤盖在上面进行起垄,垄高约25-30厘米。 3、合理密植。每亩保苗密度应在5000-6000株。 四、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查苗补种,疏苗移栽。严防缺苗断垄,移栽时应带土移栽,干旱地区应在移栽后灌水。 2、中耕除草及培土。一般中耕2-3次,后期中耕结合培土,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变绿而降低品质。 3、灌水。马铃薯需要水分较多,一般灌2-3次,灌水时严防大水漫灌,防止灌水过多而上垄,造成土壤通气性降低,不利于块茎的正常膨大。 4、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有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癌肿病等。晚疫病多发生于雨水较多的时节,用
波尔多液或瑞毒霉喷洒,可有效防治;疮痂病可用0.1%升汞水浸种1.50小时或用0.2%福尔马林浸种进行防治;环腐病则要注意做好切刀消毒或采用微型薯播种,即可减轻发病。常见虫害有蝼蛄、二十八星瓢虫和蚜虫等,一般采用药剂防治。 5、摘花。马铃薯在开花时期,正是块茎膨大期,这个时节,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发生冲突,会造成地上部与地下部争夺养分,这个时期需要将花蕾摘去,使营养向地下部供应,可明显增加马铃薯的产量。 五、收获。当植株大部分茎叶枯黄时,块茎容易与匍匐茎分离,皮变硬而厚,块茎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但严格防止早霜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