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菊花斑枯病

2025-04-02 14:20 作者:李先生  

分布与危害
菊花斑枯病又称黑斑病、褐斑病,是药用植物菊花生产上的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药菊的产量和药用价值。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于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大小5-l0mm,外部有一不明显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中央稍褪色,湿度大时出现不大明显的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致整个叶片变黄干枯或变黑脱落,有的病叶卷成筒状。
病原
SeptoriachrysanthemellaSacc.称菊壳针孢和S.obesaSyd.称菊粗状壳针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菊壳针孢分生孢子器球形至亚球形,大小51—78μm,褐色或黑褐色,器壁膜质,孔口直径12-17μm;分生孢子针状或丝状,无色,具3-6个隔膜,大小23-43×1.1-1.8(μm)。菊粗状壳针孢分生孢子器直径66-160μm,分生孢子长44-108μm,较菊壳针孢大。菊壳针孢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菌落黑褐色半球状,致密。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落直径大,培养63天达13mm,产孢也多。20-24℃产孢所需时间为16天,12℃及28℃分别为37天和21天;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发芽或发芽率很低。分生孢子萌发温限12-32℃,萌发适温26-28℃,55℃经10分钟致死。分生孢子萌发需有水滴或水膜及充足的氧气,否则即使相对湿度接近饱和也不萌发。适应酸碱度范围为pH3-11,其中以pH5-7最适。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传播,经20-30天潜育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高温多雨条件易发病,华南5-10月气候温暖潮湿易发病,北方8-9月发病重。此外,连作、栽植过密及老根留种的花圃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减少侵染来源:开花结束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
②培育苗壮,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③化学防治: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国光思它灵(氨基酸螯合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用于防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提高观赏性;
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如国光必鲜)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如国光英纳)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大棚辣椒沤根咋防治 下一篇:冬季浇水后放风要得当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