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桂花吹绵蚧

2025-04-02 00:13 作者:李先生  

分布与危害
吹绵蚧又名棉团蚧、白条蚧等,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国外东南亚有欧、美不少国家都有发生。

以若虫、成虫危害牡丹、金桔、柠檬、玳玳、佛手、山、含笑、常春藤、月季、海棠、鞭蓉、石榴等花卉。常群集在叶、嫩芽、新梢上危害,发生严重时,叶色发黄,造成落叶和枝梢枯萎,以致整枝、整株死去,即使尚存部分枝条,亦因其排泄物引起煤污病而一片灰黑,严重影响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椭圆形,桔红色,体表面有黑色短毛。背面被白色蜡粉。发育成熟后其身后形成白色卵囊,卵囊联成一体明显的纵行沟纹约15条。

雄成虫较瘦小,体长2~3毫米,翅展5~7毫米。胸部黑色,腹部桔红色,翅侠长,深紫色,前翅1对,翅面有翅脉2条或白色纵浅2条,后翅退化成平衡体。腹末有2个肉质突起。各有4根长毛。

卵长椭圆形,桔红色,包藏在卵囊内。

蛹桔红色,长3~4毫米,被有白色蜡质薄粉,外裹白色蜡丝茧。

发生规律
我国南部1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2~3代,华北2代。在浙江(黄岩)第一代卵和若虫盛期在5~6月。第二代在7月下旬至9月初,第三代在9~11月。吹绵蚧世代不齐,即使在同一环境内,往往各虫态都有。

吹绵蚧雌虫很多,雄虫数量极少,日常不易发现,繁殖方式多以孤雌生殖。雌虫成熟后从腹部末端分泌蜡质,形成卵囊,卵产囊仙,产卵期长达1个多月。每头雌虫在春季一般可产卵600粒左右,而夏季只能产200粒左右,初孵若虫多向树外部爬迁。附着在新梢或叶背主脉两侧危害,雄虫常在枝干裂缝或附近松土、杂草中作白色薄茧化蛹。经1周左右羽化为雄成虫,飞翔力强。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随时检查,用手或用镊子捏去雌虫和卵囊,或剪去虫枝、叶。

(2)生物防治

保护或引放大红瓢虫、澳洲瓢虫,捕食吹绵蚧,这是在生物防治史上最成功的事例之一,因其捕食作用大,可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3)药物防治

在初孵若虫散转移期,用针对性专门防治蚧壳虫的药剂如国光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喷雾,可连用2-3次,间隔7-10天。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春耕肥料混施你要知道这些禁忌 下一篇:花生出芽三注意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