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邯郸市广平县平固店镇东丁庄村果农郭某反映,他种的6亩20多年生的杏树,近几年发生了一种比较难以除治的顽固性病害,就是当幼果长到像小枣一样大小时,即在幼果的果肩部位出现发阴、斑点、近成熟时,果皮粗糙、果面龟裂,商品性能较差。郭某用过好几样农药除治都不见啥效果。特咨询这到底是由啥原因造成,应该怎样防治?
根据用户反映的有关情况,笔者认为,这是杏黑星病(也称杏疮痂病)危害的典型症状。这种病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枝梢和叶片。果实染病,多在果肩部位果皮部分初生暗绿色圆形小斑点,随着果实的膨大,病斑扩大,颜色加深,后渐变为褐色和紫红色。当果面变黄、果实近成熟时,病斑上出现紫黑或红黑霉状斑点,严重时病斑聚合连片,果面粗糙,形成龟裂。在成熟果上,病斑呈片状,灰褐色,果皮不规则龟裂并多有流胶现象发生。枝梢染病,先在病部产生椭圆形淡褐色小斑点,边缘紫褐色,后变黑褐色,稍隆起,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数块病斑连片后,可使植株上部枝梢枯死。叶片受害,则多在叶片背面叶脉之间出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灰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变成褐色或紫红色,病部干枯,形成穿孔,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
该病原称嗜果枝孢菌,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在当年生杏树枝条的病斑上越冬,来年4~5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该病潜伏期长,初侵染对杏树危害最大,分生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可以直接穿透寄主表皮的角质层而侵入,一般初发病在5月份,发病盛期在6~8月份。雨水较多的春季和初夏、果园低洼、潮湿、树冠枝条郁闭、通风透光条件不好等均利于该病较重发生。
防治措施:
1.结合冬季修剪,及时清除树上及园内病枝、病梢、僵果等病株残体,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源。
2.增施充分发酵腐熟有机肥或含腐植酸的有机无机生物复混肥,按杏树生长需肥规律配方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春季花芽萌动前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1%过氧乙酸水剂300倍液。
4.落花后每半月一遍药剂喷雾防治:
(1)21%过氧乙酸水剂375倍液+80%鼎嘉(全络合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
(2)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乳油3000倍液。
(3)40%氟硅唑乳油7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50倍液。
(4)43%戊唑醇悬浮剂45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750倍液。
邯郸市魏县魏城镇农技推广站农艺师 董信
邯郸市魏县瑞丰农资有限公司 董彦斌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